百威英博“无证行驶”忙于攻城 疏于扎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先知 特约记者 郝健 北京报道
作为世界500强的百威英博啤酒,在中国遭遇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
7月17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官方网站曝出,2011年7月7日至11月3日期间,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下称“百威英博”)在生产许可证到期情况下却仍照常生产,且生产经营啤酒价值超亿元。
“由于我公司内部管理和工作交接的原因,致使生产许可证没有及时办理续证,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这次被罚款120万元,我们也同意交款。”百威英博啤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经理黄东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500强
无证生产
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达500亩,主要生产哈尔滨冰纯以及哈尔滨特制啤酒,是长沙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啤酒厂,也是长沙市重点扶持和关心的发展型企业。
湖南安化县质监局副局长贺献军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1月13日,湖南省安化县质监局接到举报,称该县有不少商场、超市销售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哈尔滨冰纯啤酒。该县执法人员随后在益阳金太阳商业贸易有限公司和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安化店发现,两店均有百威英博于2011年10月22日和2011年12月11日生产的500毫升和600毫升装哈尔滨冰纯啤酒。执法人员通过网络对该批次商品的生产许可证编号进行了查询,发现百威英博生产的哈尔滨啤酒属于无证生产。
据了解,百威英博的生产许可证到期日为2011年7月7日,而执法人员发现的产品却在这个日期之后,但是百威英博并未续证。随后,执法人员对这些啤酒进行了登记保存。目前,这些涉事产品还在该县保存。
贺献军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啤酒的生产地在长沙,生产厂商属地不在该局权责范围内,安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完成相关的证据收集后,遂将其移交至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并最终对违法事实做出认定。
事实上,百威英博曾于2011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向湖南省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申请审核续证。但当年7月上旬,审核员在对该公司进行现场审核后,以不符合发证条件为由,作出要求其整改并暂缓审查,同时要求其停止生产的决定。
此后,经过数次整改核验,百威英博于2011年11月3日才获证,而在期满未换证期间,该公司依然照常生产。
百威英博内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次事情的出现是由于内部质量部门相关员工的疏忽所致。他们没有及时去续办生产许可证,按照规定是需要提前6个月去申请,因为晚了几个月才去申请,就出现了上述问题。
本报记者查阅《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发现,该《办法》第十九条显示: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期满未换证的,视为无证;拟继续生产食品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六个月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换证申请;重新申请,重新发证,重新编号,有效期自许可之日起重新计算;准予换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变。可是,百威英博申请时间却是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
“2009年之前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是规定在许可证到期前60日内申请续证,不过2010年之后该条款修改为提前6个月申请续证,质量管理人员出现疏忽,没有及时按照新的管理条款去及时办理。”百威英博如此解释。
“百威英博完全清楚自身是无证生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为了追逐商业利润,百威英博在无证情况下继续生产并在曝光后以“忘了办证”为由逃避责任,严重损害了其市场形象,也警醒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查处无证经营。
疯狂扩张隐现管理漏洞
目前,湖南省质监局根据百威英博在无证经营期间的销售额,对后者作出了罚款120万元的处罚决定。
作为湖南的大型企业,外界普遍认为,这一罚款数额过低。对此质疑,百威英博表示,质监部门之所以作出减轻处罚的决定,是因为公司在2011年7月7日-2011年11月3日期间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没有出现危害消费者的后果,也不是主观故意的违法行为,且已通过审核取得了生产许可证。
负责本次执法并作出最终处罚决定的湖南省质监局对这一说法表示了认可。但120万元的处罚额度究竟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记者询问了该局多名工作人员,均未得到答复。
百威英博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出现无证生产的问题后,百威英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排查,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被问责。
但事实上,百威英博在华发生上述事件并非偶然。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百威英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发生无证生产的事情决不应该,该事件暴露出该公司在华快速扩张中已经出现明显的管理漏洞。
百威英博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商,也是全球五大消费品公司之一。据一位本土知名啤酒业内人士介绍,百威英博在中国的扩张主要是采取并购的方式,并购后继续打造原先的品牌,在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这一点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很不一样。目前在中国,百威英博拥有近40家酒厂,遍布12个省,年销量超过600万千升,拥有百威、哈尔滨、雪津、红石梁、双鹿、KK、金陵、金龙泉、唐山等多个品牌。
中国三大啤酒企业2011年年报显示,华润雪花啤酒2011年销量1023万千升,青岛啤酒销量715万千升,燕京啤酒销量550.6万千升(含托管企业)。百威英博年销量已经超过燕京啤酒。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过于追求扩张速度,百威英博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成效。今年1月份,因整合不利,百威英博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曾发生上千名工人抗议事件。
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但据行业知情人士介绍,后来在整合大连大雪啤酒的过程中,百威英博低估了整合的难度,在人事整合方面做得比较激进,损害了员工的利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劳资纠纷,这次事件对于百威英博整合大雪啤酒的速度肯定会有一定影响。
百威英博中国企业事务总监郭彦宏向本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她介绍,百威英博收购大雪啤酒以后,原先的员工认为外企的薪酬待遇肯定要比原来的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就出现了员工通过这种激烈的方式同管理层商量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位自称曾任百威英博(信阳)啤酒有限公司管理层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早前所在的信阳公司也曾险些造成生产、经营困难,但他并未就此谈及更多细节。
赵萍认为,百威英博下一阶段应该加强管理,对收购的本土啤酒企业以及新建的工厂进行改造,加强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上的疏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