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让我用最嘹亮的歌声来陪伴你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13 12:09:00

摘要:五年荏苒,革故鼎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五年荏苒,革故鼎新。
    7月6日晚,《华夏时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五周年庆祝答谢酒会。
    2007年7月1日,《华夏时报》从一张地方都市类报纸转型为全国性的以财经为主题的综合类报纸,
    秉承“思想创造价值”的办报理念,致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
    经过五年的风雨兼程,《华夏时报》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市场与营收逐年攀升。
    在答谢酒会上,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在致辞中说,华夏时报社是中国残联的直属单位,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在为宣传我国残疾人事业进行着不懈努力,坚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
    特别是在2007年改为财经类周报以后,《华夏时报》着力报道和剖析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新闻、
    市场走势、热点和焦点问题。值得一提,改版以来,《华夏时报》实现了五年三个跨越:一是,改版第三年实现了当年盈利;二是,去年报社总收入达到1.2亿元;三是,由周报改为周二刊,成为中国邮政畅销的报刊之一。 “从一份名不见经传、濒临倒闭的报纸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家比较受欢迎的,被评为最畅销的财经平面媒体。”
    在答谢酒会上,《华夏时报》的投资方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五年的时间对人生、对一个企业都不算短,但是在这不长的五年时间里《华夏时报》在中国残联和万达集团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华夏时报》以水皮为首的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王健林说,与世界著名财经媒体相比,哪怕与中国最优秀的财经媒体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 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最后宣布,从7月起,《华夏时报》从周报扩版为周二刊,“在做好内容的同时,积极探索媒体经营的新途径。”
    据悉,去年下半年,《华夏时报》进军中国电影广告领域,竞标独家代理万达院线电影贴片广告业务,并迅速占据业内领先地位,万达集团成功并购美国第二大电影院线AMC,将为报社广告业务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今年上半年,《华夏时报》开始代理万达广场的户外LED广告业务和万达广场
    空间展览展示业务。目前,《华夏时报》已成为拥有主流财经报纸、杂志、电影映前广告、户外LED广告、广场展览展示、高端财经活动等多业态整合传播平台。水皮说,五年的时间,《华夏时报》经历了一个转型、复兴和崛起的过程。作为财经类的媒体,或者说以财经为特色的综合类的媒体,我们为能够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年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讲,不长,没干的事情很多,想干的事情更多。
    “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所以,我们也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愿意将生命中最闪亮的那一刻与大家分享,在你们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华夏时报》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水皮说。而今,《华夏时报》从简单的纸质周报转为融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户外媒体等于一身的传播平台。谈到报社的多元化发展时,水皮对当初独具慧眼涉足电影广告充满成就感,“电影的预算呈现出140%的增长,现在看来,我们两年前做的判断是正确的。”对于和万达的合作,水皮直言,“这个组合对我、对任何一个报人而言都是梦寐以求的。”过去的5年,水皮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逆水行舟”、“而今迈步从头越”来概括。
    谈及对未来的打算,水皮直言,除搞好《华夏时报》周二刊外,《华夏时报》和《读者》杂志还将成立合资传媒公司,创办《华夏理财》独立报纸。水皮相信,《华夏时报》未来的发展充满动力,与国外报业市场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等诸多嘉宾也光临《华夏时报》五周年盛典并祝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