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政治角力 要粮食还是要燃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8月10日,正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场内交易人员为玉米期货连创历史新高激动不已之际,一份由美国畜牧业、饲料行业的19个组织联名上书给能源局EPA的请愿书引起市场的注意。其内容是要求解除美国可再生能源标准(RFS)项目中规定乙醇强制添加份额增减的强制令,以此来缓解由最严重的旱灾导致的玉米大幅减产,从而试图抑制玉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保护畜牧养殖行业的利润。
面对畜牧业的横加指责,美国乙醇协会和可再生能源协会也奋起反击,指出天气干旱会在近期得到缓解,而且认为美国玉米乙醇库存充裕,对玉米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呼吁美国应该立即停止生产玉米乙醇,国际社会施压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他在大灾之年能正确应对“食品or燃油”之争。希望能够通过立即暂停乙醇指令,让更多玉米用于食品和畜牧行业。
据业内人士透露,乙醇现在是全球能源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暂停指令可能会推升国际油价。生物燃油在美国每天的供应约为800000桶/天,占到整个国家燃油消费量的5%。如果没有这些生活燃油供应,汽油价格将会上涨。
生物燃料:
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了解,燃料乙醇在美国的发展始于石油危机时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超过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出口量自2010年起亦位居世界首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与消费国,而且乙醇是美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燃料。现在美国乙醇的生产原料97%是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量从1981/82年的86MB百万蒲式耳增长到2011/12年的5000MB,年均增速达到14.5%;乙醇消耗玉米量占玉米总产量的比例也从最初的1.1%上升到2011/12年度的40.9%。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认为,目前来讲乙醇燃料是玉米除了饲料加工以外最大的需求来源,美国将40%的玉米用于乙醇加工,这一政策的背后包含对原油价格常年处于高位控制的对策。
付鹏认为,每次的价格炒作都是以供需为借口,但从玉米价格的波动中可以看出,这种供需是可以人为操控的。如果取消了该新能源政策和补贴,玉米价格会因为需求萎缩而大幅降低,这对美国农民不利,对玉米定价不利,对大选年的就业问题也有影响。
随着世界粮食价格的上升,食品、畜牧行业围绕谷物价格的争论会日趋加剧。近期来自美国的牛肉、猪肉、鸡肉生产者联合要求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放弃签署乙醇生产强制令,以抑制粮食价格上涨。更有甚者,近段时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中,代表大型家禽、牲畜业利益的议员们也游说EPA放弃签署,部分州长甚至计划推动一个为期90天的法律程序,迫使奥巴马政府决定是否放弃乙醇生产强制令。
金石期货研究所高艳滨认为,美国、欧洲、中国都是能源消耗大国,所以用生物能源替代原油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个趋势。正因为今年出现了旱灾,而恰好美国对于转换乙醇所需要的玉米,又要占美国三分之一的玉米产量,因此机器与人争粮食的问题进一步使商品供应紧缺。其实,生物能源政策是方向性的,同时也是未来的趋势所在。只是这个时候,全球谷物油料都存在问题,所以生物能源会再度被关注起来。
从目前来看,玉米的价格已经体现了减产和天气的因素,如果未来能源消耗这块增加的话,玉米价格还会再有价格升水。由于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因此,凡生产1加仑生物柴油,需要约7.3磅豆油,人力、中间商搀兑等成本约为60-80美分,而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之间存在9/10的热值比关系。所以,原油或者燃油价格一涨,就会有生物柴油的利润。
玉米背后的政治角力
据外媒报道,8月13日奥巴马赴美国最主要的玉米种植区爱荷华州进行为期三天的视察,评论认为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奥巴马将加入到一场关于粮食作为食品还是作为生物燃料价值更高的激烈争论中。
据了解,奥巴马的爱荷华州之行凸显了美国玉米农业带在美国政策中的重要性。这是奥巴马今年第五次到爱荷华州。他希望继续在这个州保持2008年选举时的胜势。在奥巴马的班子中,有乙醇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农村地区收入,推进美国能源安全,并不认为生物燃油企业应当为食品价格上涨负责。
玉米网研发经理王宝全认为,早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奥巴马就提出了能源和环保计划,并支撑2005年出台的美国“新能源法案”。2009年1月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签署了《2009年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作为奥新政府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奥巴马政府认为,短期内新能源政策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从长远来看,可以帮助美国降低甚至是摆脱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并在清洁能源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能创造数百万的就业岗位。目前美国大选在即,奥巴马政府应当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执政思路,同时对新能源法案的支持可能再次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攻击目标,但是在大选尘埃落定前,法案很难改动。另外,一旦减少燃料乙醇的生产,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在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并不乐观的背景下,无论谁当选总统,对于法案的修改都会谨慎对待。
回顾2007-2008年期间的世界粮食危机,机器与人争夺粮食的问题已经凸显粮食用于生产生物燃油所带来的影响。现在正值美国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谷物产量减产严重再一次引发关于生物燃油的辩论。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认为,生物燃料政策其实最大的威胁是中国,中国目前已经从玉米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其背后却是中国国内大规模学习美国生物燃料技术导致玉米生物乙醇应用需求的激增。而这种所谓的新能源正在蚕食着中国玉米的产业结构,而定价权却仍在美国,这意味着只要美国不取消补贴政策,最后膨胀起来的将是中国的生物燃料产能的扩张,最后吃亏的是中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