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热”席卷富二代 产值突破2000亿
在4月23日落下帷幕的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中,四天内展会期间共促成22亿元。
而本届展会中,“富二代”购游艇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圣斯克亚洲带的一艘价格高达1.4亿的豪华游艇被华东一家集团公司老总的子女买下;飞驰游艇获得的590万元巨额订单也受惠于“富二代”。
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裁庄耀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富二代由住豪宅、开跑车,转到玩游艇中这样一种消求升级的过程中,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
而国际巨头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飞驰游艇等一些国际游艇公司已将中国做为重点发展的市场,并产业延伸至游艇设备、游艇服务及全球俱乐部等整个产业链。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游艇热”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扩散。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纷纷将游艇业作为重要产业列入发展日程。专家预测,中国游艇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保持甚至超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产值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
海辉游艇(上海)公司董事长王之岳指出,除了高端游艇外,还应发展中端市场。“将10—20米中型游艇的需求挖掘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中产阶级参与进来。而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才有可能像汽车市场一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王之岳说。
“富二代”转玩游艇中的商机
4月23日落下帷幕的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传出消息,在四天的展会期间共促成22亿元交易额,比2010年年增长120%,并一举夺下至今为止国内同类展会的成交额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展会中“富二代”成为私人游艇的一个热点。
圣斯克亚洲带的40米sunseeker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游艇之一,这艘售价高达1.4亿(不含税)的豪华游艇在展会第一日就获得了现场签售。
据了解,这艘超亿元的游艇,是被华东地区一家集团公司的儿子买下。
在四天的展会中,飞驰游艇也获得了590万元的巨额订单,而这几笔订单均受惠于中国的“富二代”。
据消息人士透露,飞驰游艇在现场共卖出了4艘展艇,包括价值超300万元的豪华游艇Regal35,以及价格分别为190万元的Regal2300和70万元及一艘30万元的浮筒船。
“买家年龄均不大,在20至30多岁左右。他们买的游艇都是用于私人娱乐。”上述人士说。
“ ‘富二代’们以前是住豪宅、开名车,现在这些富豪人群正在转向游艇。”渣打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副总裁庄耀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意识和对游艇这样的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加上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内与游艇相关的产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
“中国一直在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中国的未来经营什么?人的欲望。以开发人的体验、人的享受,人本身作为消费对象的经济将成为一个新时代。”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表示。
就“富二代”从开豪车到玩游艇的转变,美地行执行董事刘群指出,在这样一种需求升级的过程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获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由衣和食,升级到了住和行。”刘群表示,也正是由于有了“住”与“行”这两个消费的升级,才让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和车市有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
科罗娜亚太区总裁David Fraser向记者指出,虽然现在“富二代”玩游艇只是小众群体,但这其中也预示了一个产业正在兴起。
“以前私家车只是为极少数人群所有,但随着车辆的普及而带来了整个产业的繁荣。而未来随着城市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多,以及人们对旅游和渡假需求的增加,游艇业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不小的产业。”David Fraser表示,未来10—20米的中型游艇将成为中国游艇的主力,也更能被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所接受。
2000亿产业规模的诱惑
那么游艇业的规模有多大,其潜力如何呢?
据《中国游艇产业报告》统计,中国游艇俱乐部已达99家,其中28家已经建成,26家正在建设,45家已完成规划,游艇保有量在1200艘—1500艘。
2011年海关总署正式实施了《海南省进出境游艇暂行办法》,迈开了国内游艇市场开放的第一步。由于政策松绑,中国游艇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保持甚至超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产值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
“近几年来,中国游艇经济在悄无声息的发展中渐渐浮出水面,游艇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揭开,开始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说。
据了解,2010年中国船艇进出口总额为2.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75%;2010年中国船艇进口总额为9056.1万美元,同比增长129.64%。
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增长,业内有关专家认为,今后5至10年将有10万艘游艇的采购量,按平均每艘50万元至100万元计算,将是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市场。
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统计,即使在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重创后的2009年,中国内地制造的游艇对外出口金额仍达到1.7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又攀升至2亿美元。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游艇热”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扩散。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纷纷将游艇业作为重要产业列入发展日程。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及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东几个省的一些城市都将游艇业列入了地方“十二五”规划中。
经过最近10年的加速发展,中国内地目前已拥有逾37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其中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体量和富裕人群都相当庞大。但上海的游艇保有量还远远落后于青岛、厦门、三亚等城市。但可喜的是上海黄浦江及周边水域已有几个大规模的游艇项目均已落实。”海辉游艇(上海)公司董事长王之岳表示,未来几年长三角地区游艇产业必将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科罗娜亚太区总裁David Fraser表示,中国游艇的进出口在这几年都出了较快的发展。这除了与中国消费群体的快速崛起有关,还与国际大鳄的布局有关。
“很多知名国际游艇公司看准了中国未来的市场,过去只是向中国出口整船,现在则将产业链延伸到了实船制造、游艇设备、游艇服务及全球俱乐部等整个产业链。”David Fraser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