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车:为了光明的慈善

作者:于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16 20:19:13

摘要:健康快车:为了光明的慈善

12万多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手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作为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创始人,出生于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方黄吉雯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也不忘宣传她所做的慈善项目。
    “健康快车”是中国第一所慈善眼科火车医院,起源于香港回归时香港各界人士送给内地人民的礼物,它开进内地偏远农村,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截至2011年,四列健康快车已经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115个站停靠,为12万多贫困患者实施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使他们恢复视力,重获劳动能力。同时,健康快车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白内障治疗中心、农村学校太阳能浴室也相继建立起来。
    15年,一份“礼物”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力令人吃惊,背后离不开一个慈善组织和灵魂人物的运作与高效。
光环背后
    “健康快车”的想法来自于印度一个成功项目给方黄吉雯的启示,这个被命名为“生命列车”的项目,实际是一所流动的火车医院。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中国有500万白内障患者,并且每年新增病例约50万,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农村的贫困人群,他们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生活在黑暗中。
    1993年,时任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的方黄吉雯提出建议,“盲是一切残疾中莫大的痛苦,而白内障的治疗,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手术,并不需要其他的跟进工作,但是很多人却因为没有钱或医疗水平不够而无法实施手术,如果建立一个相应的机构,将最大程度地给予这些人帮助,让他们觉得重新变成有用的人。”
    这个建议提出后,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国务院的批准并被命名为“健康快车”,作为670万香港同胞给内地人民的礼物。
    健康快车香港基金于1996年在香港成立,主要为健康快车筹募经费,1997年7月1日,第一列由香港同胞捐赠的“健康快车”从香港九龙站开出,首站停靠在安徽省阜阳市,开始为这一地区“老、少、边、贫”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列车由4节车厢组成,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诊疗室、化验室、手术室、消毒室、病房等。
    1999年和2002年,香港同胞再次捐赠了第二、三列“健康快车”投入使用。
    2002年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捐赠的第四列“健康快车”开始了光明的使命。
    有些偏远山区的白内障患者不相信有免费手术的好事,健康快车每到一处要做大量宣传,才能找到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让各大医院派出医护人员上车工作,会暂时削减医院的医护力量,也需要同医院协商好;大部分当地政府欢迎健康快车,但也有的当地政府不太支持,觉得他们本来工作已经够多了,健康快车又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要做很多游说工作,不是外界想象中那么轻松。
透明与效率
    健康快车每年开到12个停靠点,一共做12000例手术,每例手术费用为2000元,每年手术费用需要2000多万元,再为停靠点当地医院捐赠100万元的白内障治疗仪器,建立白内障治疗中心,总费用约3600万元,另外还需要一小部分捐款用来培训地方医生和出国进修,每年还要修车及更换车上医疗设备,也需要一些费用。
    让4列健康快车每年都能开出去,筹款压力不言而喻。身跨商界、政界、慈善界的方黄吉雯,在香港和内地都积累了广泛的社会资源,“我是个很好用的人。”她笑着说,一年当中记不清有多少日子她是在香港与内地间来回奔波。
 “香港市民对于公众场合的募捐活动很接受,在内地因为文化的差异,拍卖会、演唱会等形式的募捐效果不理想,内地群众对这种筹款方式不太接受。”方黄吉雯说,健康快车在内地的捐款主要来自于企业,而在香港恰恰相反,一般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基金来做慈善,很少有大企业给他们捐款。
 但是内地企业对捐赠监管很严格,一定要考察过项目,要有正规的捐赠票据,而且对捐款用途也跟踪关注。她认为,内地的公众募款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群众习惯募捐方式,慈善机构也应建立信用。
 健康快车每一个停靠点的车长负责做工作记录给卫生部备案,车上的医生很会“省钱”,很多仪器已经很旧了,需要经常修理,还在坚持使用。白内障治疗中心和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要每半年上交工作报告给基金会和捐赠者,更鼓励捐款者去实地参观。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每一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部长理事们从不缺席,每次到停靠点探访要求一到两个理事带队,他们也都很愿意去。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副秘书长刘英霞介绍,健康快车运作形成一套管理规范,服务地点在实际工作前一年内落实,宣传及筛选病人在“健康快车”抵达前6个月进行,火车到停靠点后前期要加固车底,接水电等准备工作,病人分批接受手术,虽然每台手术只需要十几分钟,但为确保每个病人的手术安全,术前术后在基地医院和车上一共要住上5到7天。
 健康快车一开动就牵动了卫生部、铁道部、地方政府、各大医院等多个部门。刘英霞说,完成一件好事,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她介绍,每个白内障患者需要2000元的费用,其中950元给地方政府完成水电配套、接送病人等配合工作,同时健康快车的到来也拉近了地方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车上医护人员的工资派出医院会保留,但是奖金没有了,基金会会给予他们每月4000元以下的补助,虽然经济收入上有损失,但是医护人员心理上很有满足感、成就感。
 “健康快车每天大约做30例白内障手术,如果某个停靠点配合不够,病人数量准备不足,火车就开往下一个停靠点,不浪费每辆车的时间,不能让医生等病人。”曾是普华永道中国区主席的方黄吉雯,对效率要求很严格。
扶贫治盲平台
 健康快车今后要面对的是来自更加偏远地区、手术难度更大的患者,有的接送病人要开车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因为2009年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启动后,一些交通便捷地方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已经接受了治疗。
 2011年广西梧州曾希望健康快车前去服务,但经考察那里没有适宜的停靠点,于是健康快车选择了临近的贺州服务。在贺州停靠期间内,他们为梧州和贺州各培养两名眼科医生,为两地的医院各配备了100万元的仪器,建立两所白内障治疗中心,让这不走的健康快车继续为当地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服务。
 “这是我们正在摸索的方式。”刘英霞说,健康快车到达之前,我们会把服务站点的基地医院及临近地区医院的眼科医生,接到北京学习使用超乳仪,当然这些医生要有一定的白内障手术经验,做过大小切口的白内障手术。健康快车到达后,他们再上车,由北京专家全面地带教指导,一直到健康快车开往下一站时,这几名医生再到北京培训总基地接受一个月的培训,我们的培训总基地设在北京大学的几个附属医院里。完成三个阶段的培训,经评估合格后,他们回到当地医院。基金会为其配备治疗仪器,建立起白内障治疗中心,健康快车专家还会提供后期跟踪指导。”
 2012年,健康快车将停靠点由原来的12个减少为9个,每个停靠点的治疗时间延长至四到四个半月,可以治疗1500名患者,同时为当地培养两名眼科医生,配备白内障治疗设备建立治疗中心,留下不走的“健康快车”。
 有人疑问,随着各地白内障治疗中心越建越多,流动的“火车医院”会不会消失?方黄吉雯说好比母鸡下蛋一样,“火车医院”不停开下去,不断有全国最好的医生带教地方医生,没有“火车医院”就没有白内障治疗中心。即使哪年健康快车因筹款不够而暂时停下,各地的白内障治疗中心也依然会运转。
 “健康快车由做手术到培训,后来又引入国际眼科医学考试,建立白内障治疗中心,一个慈善机构不能停下来。”方黄吉雯对未来的规划是,“健康快车”将致力于更多扶贫治盲项目的开展,搭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治盲平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