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上海“十二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实现亟待政策障碍破除

作者:胡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17 20:38:17

摘要:上海“十二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实现亟待政策障碍破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12年龙年开春,国家发改委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一份关于“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规划,在开年就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界、媒体界的热烈讨论。本报了解到,在众多学者和经济学家眼中,上海未来四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固然增加了诸多实施的细节和目标,也包含了上海到2015年成为与其他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中间步骤,但这份规划中提出要使得上海金融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亿人民币,使得保险市场原保费规模达到1400亿元人民币,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到25万亿人民币,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人民币等具体数字,还是引发了对于四年后能否达到的担忧。
    2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于外界对上述数据的质疑,进行了理性和相对乐观的分析,他表示:“外界觉得到2015年上海的金融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亿,好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而且实现起来也相当有挑战性,因为截止到2010年底的数字是386万亿元,不含外汇市场,这期间的差距将近两倍。我们研究院做过一个测算,在过去5年间,上海的金融交易总额从不到50万亿到38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同时这个数据和2015年的数据相比,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30%左右。我们相信上海在公布这份规划数据时一定做过周密的考量,在当前欧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美国经济尚未企稳,国内宏观经济正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时候,即使未来几年中国的GDP增速不会像过去五年达到两位数的增长,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也不会出现此前五年的发展,那么将这一指标的增速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我认为这个目标要实现,挑战是有,但问题不大。”
    不过,在费方域看来,上海想要实现上述诸多目标,显然要下很大功夫,而且必须要打破各种制度和政策障碍。
加速VS减速
    尽管对于这样一份规划,每位专家学者都有各自的见解,而在费方域看来,要解读这样一份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份规划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还是将发展的目标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相比十一五期间,已经在减速。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在我看来,到2015年底,上海债券市场的规模至少要成为全球第二,排在美国之后,这样的推断基于以下几个判断,第一是在去年底上海等几个试点城市发行地方债,那么以后地方债的规模肯定会扩大,我们预计今年地方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元;其次企业债的发债规模也会上升;再次外币债券也会逐渐出现。”费方域分析指出。
    费方域表示,在2005年之前,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起点较低,股票、期货、黄金、衍生品市场规模也不大,经过五年的超速发展,现在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而设定这样的目标,在各界看来,可能会有些过高,但数字之间的差距与此前的增速相比,同比已经是减速的;此外,中国不仅要跟过去比,还要跟全球其它国家横向比较,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欧美国家都在忙于拯救欧元和美国经济,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滞,因此在和其它经济体相比,国家对上海提出的国际金融中心具体规划应该算是加速度,因为当世界其它经济体遭遇一系列危机时,对上海而言,反而是一个发展良机,加快发展和完善自己国家的金融资本市场。
    “现在很多专业人士在看到这份规划的时候,更多的是提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候软环境的不足,而对于硬环境的建设基本没有什么异议。大家也看到了在软环境上面的不足,这点政府和规划的制定者也是非常清楚的,其实在软环境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上海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期货交易的免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期货交易都是免税的,这说明我们已经在和国际缩小差距,同时我们推出的股指期货交易,也并没有对资本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目前来看运行的也比较平稳,以后上海要推出国际板,也不会对市场产生多大的波澜。”费方域分析。
人才回流是必然
    在上海十二五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规划中,人才建设也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将达到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法律、税收、监管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程度明显提高。
    上海在过去十年中,金融市场已有显著发展,上海也聚集了相当规模的金融从业人员,但是高端的金融人才,尤其是本土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和投行机构还是寥寥无几,费方域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可以类比,资本是有逐利性的,哪里有可观的利润,哪里有逐利的空间,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高,那么全球的资本都会自动集中到这个国家或地区,比如以前的伦敦、纽约,后来的香港、新加波,及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竞相涌入的地区;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果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足够完备的税收、法律、会计、监管规则,有海纳百川的雄心,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优惠措施,能够让全国和全球的金融人才能自愿到上海来,那么上海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就自然水到渠成。”费方域如是告诉本报。
    记者也了解到,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快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其中提出大力实施国际金融人才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国际性金融人才;统筹利用金融教育资源,构建涵盖高级金融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一线员工队伍等方面的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并且完善金融人才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收入与业绩合理挂钩、科学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地方金融服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