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如果说在过去的2011年,全球金融市场的目光始终紧盯着美国经济的波折和欧元危机的每一次起伏,而随着2012年的到来,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则在于中国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
“现在是一片唱衰中国的声音,全球经济学界都在担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我们都知道,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往下走,出口也在往下走,消费基本持平,整个需求是下降的,中国短期经济就会面临下行压力。不过,我对于中国明年的经济整体还是抱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就全球而言,欧债危机终究要解决,而美债问题不过是一场两党为了大选而打出的牌,相信中国经济能够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前提下,实现比较安全的着陆。”在12月22日举行的“华夏时报第五届民营经济CEO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在演讲时表示。
在费方域看来,尽管中国经济在未来不会出现真正的硬着陆,但由于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因此经济下行的风险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在出口方面,而国家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或会见好就收。
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经济已连成一体,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景象,毫无疑问,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如果中国经济在今年真的出现硬着陆,那么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费方域表示,对于2012年中国大的经济形势不要太悲观,中国GDP预测最低是7.8%,一般是8.4%、8.5%,如果维持这样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面对出口走软和政府主导型投资萎缩带来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若要增长8%以上,则必须仰仗更强劲的个人消费。
“稳定出口的关键在技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外贸问题提的是稳定贸易量。现在外需下降,影响出口主要是短期的,实际上在中长期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全球的再平衡,美国的进口和中国的出口,这样的平衡会是一个持续的再平衡过程。”针对出口问题,费方域分析称。
费方域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而现行的调控政策,会到什么程度,总理讲话时曾表示,现在房地产调控还没有见到实效,什么是实效呢?大家就猜了,另外他又讲到房地产价格还没有降到位,那么这就说明实效跟价格有关。按照这个比,在调控前全国房地产泡沫是不严重的,这是国际的比较,国际比较里面,中国也是比较低的,和香港、新加坡、西班牙相比,我们中国还不是很高,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里的20%左右,占GDP大概10%左右,所以对于这个调控相信政府会比较谨慎。
“按照人口收入水平来分,中等以上,60%差不多在合理区,就相当于4-6之间,如果得到这样的水平,要把上面挤上去。现在的情况有几个,一个是为了促内需、促消费,收入会上去;第二,房价现在往下降;第三,有保障房,会使得这个比迅速趋向于国际水平。国家有很多行政措施将会逐渐过渡到经济手段,如果考虑到房产税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推行,那么我们的调控措施,肯定要做相应调整。不然,力度上会有重叠,所以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判断会见效就收。”费方域表示。
谨防中等收入陷阱
在论坛上,费方域也谈到,中国目前正处在这场“中等收入转型”的进程当中,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无数中国人移居城市,成为现代经济体的一部分。中国要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包括:要努力投资于教育;要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要允许市场激励机制与私人投资发挥其推动结构转型的作用;要集中于发展创造就业的源头,以及社会保障机制。
“我们现在推动经济增长依靠的仍是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到时候我们既丧失了廉价劳动力优势,又没有获得高技术的优势,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中间阶段,如何迈过这个槛,就要解决技术升级问题,未来五到十年有没有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外贸的关键。一定要保持经济体系的开放性。在可交易产业领域,一定要注意,不要对高度劳动密集型的部门进行过多的保护,因为这些产业肯定会逐渐向内地转移,并最终转移到收入比中国低的其他国家;而且,这个变化是值得欢迎的。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滥用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费方域分析称。
费方域在论坛上也表示,促消费的根本在于改革,调结构归根到底最后都要落实到增加内需上,而内需里面主要是提高消费的比例。外需和内需要增加内需,在内需里面投资和消费要增加消费,在投资里面政府投资要更多让利于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改革的关键问题涉及到体制和机制,涉及到一系列政策。原来是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整个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实体的、金融的,都是服务这个战略的,现在要调整为以内需为主要拉动,以消费为主要促进,这样一套政策、体制、机制都要做调整。
“只要创造条件,让已经制订的计划能自然地实现,这些计划就能起到效果。我的主要提醒是,一定要避免在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过多的低回报投资。大规模的投资本身绝不是什么问题,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投资的回报,包括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也要足够大。我的主要建议是,要把尽可能多的收入和支持性的社会服务转移给经济中的家庭一面,并给予家庭多种多样、有吸引力的储蓄渠道,同时扩充和完善金融系统,以便使大公司和小企业都能在投资回报有吸引力的情况下获得资金。”费方域最后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