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放贷涉矿搞文化一个不落 上市公司患主业飘移症

作者:胡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30 21:10:56

摘要:放贷涉矿搞文化一个不落 上市公司患主业飘移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11年的资本市场有些饥渴,银根紧缩压得中小企业喘不过气来,他们因此选择铤而走险去借高利贷,由此放贷在国内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逐利游戏,就连上市公司也无心经营主业,参与其中。
    据统计,截至2011年三季度,上市公司涉及委托贷款事项的公告超过100则,涉及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38%,而且大多数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上市公司变身为资金枢纽,给控股子公司提供低利率贷款。放贷投资已然成为2011年上市公司中的一道风景。
    除了放贷之外,部分公司还有一个来钱快的途径,就是大规模购买理财产品,据统计,2011年,超过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达到200亿元。除此之外,诸如易食股份、南京高科、东华能源、深赛格、新海股份等多家公司均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而联化科技、澳洋顺昌、小商品城等多家公司都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增资。
    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紧跟行业政策,哪里有利好它就往哪个行业钻,以至于公司的股价被炒得如过山车一般上蹿下跳,东方集团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它还有诸如四环生物、时代出版等等,都在搞与自己无关的副业。

ST波导 放贷或助其摘帽
主业飘移指数:★★★★

    逐利是资本市场的天性,而在国内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了增厚企业利润或摆脱亏损的局面,通过向银行贷款和利用自身闲置资金向陷于流动性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放贷,因此成为一道风景,大到诸如海螺水泥这样的上市企业,小到如ST波导这样的戴帽公司,都概莫能外。
    记者了解到,ST波导作为一家主业已经所剩无几的戴帽公司,也参与了2011年上市公司的放贷潮,但是由于其接连亏损的特殊身份,致使它放贷的规模远不及其它公司,但即便如此,它也获得不少的收益,甚至有望摘掉ST的帽子。
    根据ST波导的2011年半年报,2011年上半年收入2.15亿元,同比减少58.2%,其中国内收入和海外收入分别下滑31.48%和64.92%,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879万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为1065万元。
    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主因也是对外贷款的投资收益。2009年ST波导变卖部分资产获得3687万元收益,以及获得2484万元政府补贴,否则还将亏损4878万元;2010年ST波导通过交通银行宁波奉化支行和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分别向青海中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放贷9000万元和1.5亿元的委托贷款,上述两项借款为ST波导在2010年就获得了1277万元收益,让ST波导2010年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总收益达1629万元,使ST波导2010年净利润上升至4226万元。截至2011年前三季度,ST波导的净利润达4815万元,与2010年同期2577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增长近一倍。
    点评:ST公司为了摘帽,不惜冒险参与放贷,这样的行为引来市场的质疑,其短视行为不能支撑其业绩发展,如果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放贷进行严格监管,那么它将再度陷入亏损。但是如果将这条路都堵死,其公司生存则更为艰难,最后将沦为一只被不停重组和爆炒的壳。

东方集团 涉矿涉文化 股价频被炒
主业飘移指数:★★★★★

    每一次国家出台推动相关产业或区域发展政策的时候,总有一批上市公司喜欢赶时髦,抓紧时间进行相关的投资,为公司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批“弄潮儿”中,东方集团无疑是急先锋。这些年,从经营粮油食品到建材流通业、金融业、港口交通业,再到2010年涉足矿产业,2011年东方集团又开始追逐文化产业,使得这家公司的产业已越来越杂。
    2011年11月3日,东方集团公告称,旗下子公司东方家园与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0亿元设立北京太阳火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东方集团出资8亿元,持股40%。受这一消息利好影响,东方集团股价随后连续拉出两个涨停,成为投资者追逐的抢手货。
    本报在查阅东方集团的股价表现时发现,2010年下半年涉矿概念股成为市场炒作的重点时,东方集团股价在此时点连涨五个交易日,涨幅达到40%,记者在翻看公司该项业务的业绩时发现,其表现完全不尽如人意。
    在业内看来,东方集团是一只被市场爆炒的典型概念股,而公司似乎也有意迎合市场的投机需求。每当公司股价跌至低谷的时候,就发布一个重大公告,使得公司股价迅速被拉升,而当该概念余温退去时,股价又被打回原形。
    点评:在国内市场上,炒概念是流行也是恶习,像诸如东方集团这样的上市公司,主业已经越拉越长,但是它的投资做得却还不错,但是这样的公司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只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只会给投资者提供一些短期的赚钱机会。

四环生物 涉及产业风马牛不相及
主业飘移指数:★★★★★

    上市18年,6次换大股东,10次换证券代码、两度被ST,四环生物2011年再次成为资本玩家爆炒的对象,对于这样一家没有主业的公司,现在的主业又成了所谓煤化工。
    2011年9月,四环生物再一次迎来了“新主人”,四环生物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与广州盛景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前者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股份以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广州盛景,后者成为四环生物第一大股东。
    同时广州盛景还称,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择机以合法方式,协助四环生物获得资源类煤化工项目,完善其煤化工产业。这一交易刚公布,四环生物的股价直奔跌停板,在9月1日停牌前,该股股价一度被拉升近30%。
    四环生物上市18年,被冠以的头衔不计其数,“A股第一只被暂停上市的股票”、“A股首批资产置换试点公司”、“A股首批PT特别转让公司”、“A股首例PT摘帽公司”。同时它还是“被停牌次数最多”、“发布澄清公告最多”的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四环生物从1993年上市以来,它的主业历经小化纤、毛纺织业、生物医药、房地产业、文化传媒,到如今的煤化工产业,所涉及的产业都风马牛不相及。
    点评:对于四环生物这样的只剩一个壳,而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业的公司,它的存在是被无数的投资买家倒腾的对象,如果国内资本市场不尽早推出退市制度,诸如四环生物此类的公司只会是一只被操作的股票,而中小投资者如果追求这些股票的投机价值,那么就会有蒙受损失的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