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斯曼低于25%股份入股华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苦恋3年终于修成正果。
本报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荷兰帝斯曼集团(下称帝斯曼)与华北制药集团(下称华药集团)多层次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接近华药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新协议签订后,帝斯曼参股华药集团的股份发生改变,帝斯曼获得的股份低于以前确定的25%的比例。因为持股太高,河北省国资委不同意。”
在与帝斯曼的合作取得进展的同时,华药集团二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也在进行当中,而据本报了解,这中间包括央企中国化工集团,华药集团有意傍上,但能否如愿以偿,目前还难有定论。
合作春节后公示
作为外资医药企业与国内医药企业最大的一项合作,帝斯曼参股华药集团可谓一波三折。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8年11月份,双方在原有合作协议基础上,又草签了《集团增资合同》、《资产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营养品合资合同》等在内的19份合同。双方就三个层面的参股与合资做了新调整,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一接近华药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合作将在春节后公示,双方的合作将先从原料药这块着手。”该人士所说的原料药合作,为双方成立的抗生素和维生素业务的合资公司。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重新签订一系列合同,帝斯曼将减少参股华药集团,获得的股份将低于25%。”这得到河北省国资委一人士的证实。不过,华药集团方面对此没有作出明确回应。
2005年10月份,帝斯曼出资1.64亿美元,与华药集团从3个层面展开整体合作,参股集团25%股权,收购上市公司华北制药(600812)7.64%的股权,其中出资1.06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
但时过境迁,这项合作计划发生了调整。知情人士表示:“转让25%的股份不太可能了,河北省国资委想出让少许华药的股份,以保证控股权,也是为下次引进战略投资者考虑。”但由于华药集团口风太紧,知情人士也未获得最终的股权转让额度。
不仅如此,新合同中对帝斯曼参股上市公司华北制药也做了调整。之前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帝斯曼参股7.64%,但经过这次调整,帝斯曼获得的股份大大降低。
一了解华北制药的医药行业分析师猜测:“这样的结果,帝斯曼可能出让的技术更少,由于现在原料药行业不是太好,华药在别的方面付出的将会更多,对华药来讲不是太有利。”
参股合资公司比例确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帝斯曼在参股华药集团以及上市公司华北制药上未获得预期的股份,但却在合资公司上获得更多。上述接近华药集团高层的人士最新告诉记者:“在两个合资公司中,帝斯曼所占的股权比例各为49%,控股权仍由华药掌握。”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原料药“四大家族”之一,华药集团的抗生素和维生素系列原料药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华北制药中,这样帝斯曼也就变相控制了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对此,河北省国资委该人士表示:“按理说,都是咱们要多控股的,但是对方在参股集团层面做了让步,所以也不好再坚持。”
上述河北省国资委人士表示,现在华药集团面临着搬迁、原料药产业升级等问题。因为主要是原料药企业,老产品效益低,需要新挖掘,抗生素新产品还没有投产。“帝斯曼有这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对企业来讲损失太大。”
或联姻中国化工
与帝斯曼的马拉松式苦恋取得进展,只是华药集团完成引进外援的第一步。而其二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隔一年多之后,却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河北省国资委该人士表示:“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接触,也谈了不少企业。但是考虑到以后的发展问题,以及出现问题后如何控制企业,省政府对此比较谨慎。”
但上述接近华药高层的人士透露,目前华药集团正在与央企中国化工集团接触。
据记者了解,中国化工集团下属业务板块中并没有医药业务,仅有的也只是农药业务。这与华药集团引进业内资本的要求不相符。
对此,河北省国资委该人士亦表示,中国化工医药方面没有作为重点,也是一个难题。“省政府这边希望华药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能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有很大提高。我们也在不停地谈和挑选,最终确定下来还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对于介入华药集团,本报记者向中国化工集团求证,中国化工集团新闻发言人刘雅雯表示:“没有听说有这回事,一般会把我们和中化集团弄混。”并建议记者去采访中国中化集团。
本报联系到华药集团资本运营部部长王学恭,其最近正参与谈判,或与二次引援有关,但其未透露谈判对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