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危险的利差收益

作者:金水 张广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9 21:12:47

摘要:危险的利差收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水 张广明 北京报道

   “天士力花大量闲置资金买银行理财产品,自己还要继续发公司债融资,实在让人看不懂,它是不是要转型做银行?”一位资本市场资深人士满脸质疑。
    近日,天士力600535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用不超过1.5亿元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保本收益类短期理财产品,同时拟发行不超过8亿元公司债券。这也是继海螺水泥(600585)、特变电工(600089)后,又一家在发债的同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资质良好,市场比较认可,公司债的发行利息比企业债和银行贷款利息都要低很多。”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目前鼓励支持公司债,上市公司找个合适的理由通过发债还是很容易的,比如,降低负债率,还银行贷款,减少财务成本,这是说得出去的理由。当然,有明确的投资项目更好。
    尽管备受争议,但加入购买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有增无减,他们从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敛财,投向利息更高的“缺钱”信贷市场赚取利差收益,变相开展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上市公司半年报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和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均已经超过50家,购买理财产品和累计贷款额度分别超过200亿元和16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认为,最应该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充当二传手,通过发债购买理财产品,如果收益不能保证,结果是出现债务违约,最终受损的还是作为债券市场主要买家的银行;而一些上市公司将银行取得的贷款再转为委托贷款,这可能将会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
天士力们开“银行”
    9月20日,天士力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这份董事会决议:将购买1.5亿元的理财产品,并拟定发行不超过8亿元的公司债。
    天士力一边发公司债融资,一边要购买理财产品,令投资者质疑这家公司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
    对此,天士力回应称,此次发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部分贷款,优化公司债务结构。让我们看看天士力的资产负债表,上半年货币资金高达11亿,还有5.6亿元的应收票据和7.5亿元的应收账款可以变现。公司从银行借的长期贷款仅有2.25亿元,资产负债率很低仅有37%,并不存在负债率高,发公司债置换贷款,降低财务成本的问题。去年,天士力刚刚非公开增发募集了11亿元的资金,目前还有9个多亿元的资金被闲置。资料显示,今年2月份公司已经发行了8亿元的3年期中期票据。这些数据都表明天士力的现金相当充足。
    天士力并不是第一家在发债的同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特变电工在今年5月份表示,公司拟使用存量资金不超过1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在此之前,其曾分别发行了4亿元的短期融资券以及10亿元的中期票据。就在此次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发布后仅仅两天后,其又发行了9 亿元的中期票据。
    海螺水泥在这方面更是大手笔。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发行了95亿元的公司债,但就在该只债券上市前后脚,海螺水泥将公司40亿元的经营资金投资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
    公司债与理财产品之间的利差收益无疑是上市公司发债购买理财产品的直接冲动。以海螺水泥此次交易来看,其40亿元公司债每年需支付利息约为2.08亿元,而此次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则有3.46亿元,利差收益超过1个亿。
    与理财产品的套利收益相比,委托贷款收益更为诱人。一些上市公司公布的委托贷款利率显示,最高的已经达到18%甚至超过20%,直追26%的4倍基准利率的合法底线。在信贷市场紧张,民间借贷利息一路飙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资金投入到这一领域,展开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或者成为缺钱的商业银行资金提供方。
过度融资惹的祸
    一些上市公司频频过度融资,发债套利也暴露出了对债券募集资金的监管空白。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亮表示,对债市募集资金监管这块,更多的是关注其是否能够按时付息以及本金的安全。而对于其真实的资金流向,并没有严格的监管。
    与之类似,理财产品资金的投向同样也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根据相关人士的推断,在上半年高达8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可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资金通过正常或不正常的途径流向了信贷领域,甚至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领域。
    大规模资金流向信贷领域的背后则是监管的空白。某国有银行负责理财产品设计的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确实存在着资金的实际投资取向与发行时不一致的情况。
    一位资深观察人士表示,资本市场存在过度融资,而信贷市场资金不足,无论是委托贷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其背后的实质都是源于对民间借贷高收益的追捧。
    “对这一问题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可能有失控的风险。民间借贷中充斥泡沫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无疑已经进入了比较危险的阶段。如果最终泡沫破裂,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免不了受到影响,最终可能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负面冲击。”王勇说。
    一位不具名的券商研究员称,像天士力这样开展中药现代化的公司前景非常不错,他们想利用良好的资质多融点钱,可以抵御未来经济形势变差,也可以用于扩张,钱太多也有压力,需要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来削减资金成本。但是,纵容优质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必然扰乱信贷市场,上市公司做实业的资金进入信贷领域本身是非常危险的,而上市公司变相经营银行存贷业务,也有不务正业之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