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包销,是福还是祸

作者:李叶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05 20:39:45

摘要:券商包销,是福还是祸

文/李叶

   公开资料这样解释券商包销:证券经营机构将发行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或者在承销期结束后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的承销方式。眼下,市场热议的就是后者。券商包销是否成潮,现在下定论或许为时过早,但券商该不该包销值得探讨。
    对于余额包销,舆论给扣上了一个负面效应的帽子,仿佛沾染包销的券商就不是好券商。这种定论有失偏颇。不过也不能否认,市场上存在券商包销之痛。放眼望去,无论是上市券商还是非上市券商,几乎很少有不曾经历过包销事件的。除了海通证券与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包销过冠城大通,东北证券包销过特变电工,宏源证券包销过伟星股份。
    包销的出现与当下的市场有很大关联,由于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资本市场固有的包销体制,于是承销券商变成了最后的包销者。市场越走不出迷茫,包销的风险也会越大,这种风险带来的是投行业务的分化。对于大券商而言,包销影响相对较小,结果可能是把自己推上了股东的位置;对于小券商而言,包销后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威胁公司业绩。
    某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经理高鹏鹤认为,包销在行情好的时期,股票常常供不应求,券商没什么压力,但行情不好的时期,特别是股市短期内很难走出困境时,巨额的股票无论是囤积着还是“割肉”,对于券商来说都是件难熬的事情,对上市券商更是关系着股价。
    知名评论人皮海洲曾经说过,承销商掉进“包销门”,成了再融资公司的大股东,这是承销商的悲哀,是对承销商们不恰当地承销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的一种惩罚。
    对于现行的包销制度而言,如果行情转好,那么万事大吉;如果行情持续走弱,那么很容易衍生出一系列敏感问题,券商涉嫌操纵股价、陷入流动性危机等等。或许,管理层应该对包销制度有所权衡,上市公司的圈钱运动与无附加的余额包销,到底该怎么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