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三鹿前世今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一桩突兀发生的“三聚氰胺门”事件,让作为国内奶粉老大、乳业老三的河北三鹿集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被停产整顿,原董事长被刑拘,问题产品招回并涉及不可预知的健康损害赔付……
业内专家认为,三鹿品牌正面临生死存亡,品牌重建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此期间的洋品牌乘虚而入,将使其收复曾占据的市场江山难上加难。
从一个当初只有十多家奶农联合而成的企业,一个二线区域品牌,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在综合实力上赶超了光明和三元,三鹿将往何处去?
曾经“幸福”过
三鹿集团的前身为奶农合作成立的乳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16日,当地18家养殖户共45名社员,在农业合作社大潮下,组织起来组成“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随后到1960年,合作社有了奶牛场、奶羊场,后几经更名,成为石家庄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场。不过这一阶段生产的产品几乎全是鲜奶。
进入1968年,这家奶牛养殖场迎来了发展的质变:一是在奶牛饲养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也引进了一批大学生和技术人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这其中包括后来影响三鹿发展的前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田文华,正是在其带领下,三鹿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1973年,企业更名为“石家庄牛奶厂”。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三鹿”为品牌的产品崭露头角。1983年6月,经过牛奶厂努力争取,成为母乳化奶粉的试点企业之一,同年11月,试验取得成功,并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企业被列为原轻工部“母乳化奶粉”定点生产企业。
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表示:“三鹿近5年来的发展是最快的,5年前还处于乳业第二阵营,现在奶粉居国内品牌第一,综合排名也超过光明。现在出问题非常可惜。”
1993年,三鹿奶粉的产销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但是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三鹿的生产能力达到极限,为此,三鹿管理层以资产为纽带实施资本运营,进行兼并重组,并于1996年,成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在短短几年内,先后控股、参股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江苏、山东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
目前,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态奶进入全国前三名。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奶粉市场上,三鹿占有18.26%的市场份额,处于领跑地位。截至2007年底,三鹿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 15.3%。目前,三鹿日产鲜奶7000顿,年产液态奶80万吨。
上市路遇堵
登陆资本市场一直是扩张中的中国乳企的梦想,蒙牛、伊利上市的成功,对于在乳业市场上打拼多年、欲跻身第一集团并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的三鹿来说,更是愿望强烈。
事实上,为了上市三鹿早就做了准备。从2002年开始,石家庄市政府推动三鹿集团深层次产权制度改革,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并由公司员工和管理层分持公司股份,当时石家庄市将三鹿集团全部净资产作价出售给三鹿集团员工。
经过这次股份制改革,以三鹿集团全体员工组成的工会持有92%股权,其他8%的股份由石家庄市红旗乳品厂、康尼乳业公司、承德华宁乳业公司等4家小股东持有。
“经过国有体制改革后,三鹿集团几乎是全民持股,三鹿内部员工持有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三鹿工会成立了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代表公司员工持股。”李志起表示。
股份制改造完成后,三鹿随后启动了上市规划,并顺利通过证监会规定的三年上市辅导期,财务资料也已准备齐全,离上市只差一步。但这个时候,新西兰恒天然的出现打乱了三鹿的上市规划,将上市让步于合资。
在三鹿的发展中,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则值得浓书一笔。经过长达4年的谈判,2005年12月1日,恒天然集团与三鹿集团在北京达成协议,恒天然集团将出资8.64亿元收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
李志起表示:“与恒天然合资后,三鹿这两年发展迅速,过去受资金限制,想扩张心有余而力不足。合资后,从原料奶供应、资金和技术方面得到了支持,三鹿的好多生产工艺改进都是恒天然帮着做的。”
而在三鹿成功引进恒天然集团后,三鹿又迅速启动了上市计划,并将锁定A股。2007年10月,三鹿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张振岭曾对媒体透露,三鹿集团已经着手开展上市计划,并成立了负责推进上市的工作小组,并争取于2008年完成上市工作,以便在竞争中争取主动。李志起表示,三鹿与恒天然合资的条件之一就有尽快推动三鹿上市。
但是祸不单行,此次奶粉事件殃及此前的上市计划。“上市梦想肯定泡汤,恒天然作为产业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计划也会打乱。”李志起表示。
而且李志起认为,现在由于奶粉问题,三鹿与恒天然的合资面临着考验,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双方的合资发生变故,双方合资进入十字关口。
叹息田文华
三鹿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其元老——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但三鹿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也是田文华。
9月16日,田文华被宣布免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17日下午,田文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对于田文华的结局,业内专家均是惋惜不已。在中国乳业行业中,田文华是仅次于原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的风云人物,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女性。与王佳芬雷厉风行“铁娘子”的形象不同,其为人谦和低调,很少见诸于报端。
田文华1966年8月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1968年开始进入三鹿集团前身石家庄市牛奶厂工作,职务是兽医。1987年,她晋升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被厂志称为“扛旗人”。
1995年,在田文华的主持下,石家庄市乳业公司先后联合重组了石家庄市多家企业,并在同行业率先组建了企业集团。1996年,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田文华出任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之后的21年,三鹿在田的带领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以及谷底。
与田文华打过交道的李志起表示:“田文华就个人性格而言,是非常谦和的一个人,比较谨慎,为人非常低调,不像光明乳业的王佳芬那么强势。”
但其做事极其认真,据厂志记录,田文华曾经说过:“我上大学、做事,从不落在别人后边。”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牛奶供应不足,购奶要凭“奶票”。田文华认为这是机遇,并定下“大干、快上、多养牛、多产奶”的方针。
在田文华身上集中了所有能集中的荣誉,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同时也是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三鹿集团的官方资料中强调,田带领下的三鹿集团一直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然而,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三鹿的质量关卡似乎统统失去效果,也毁了田文华一生的经营心血。
李志起表示:“三鹿出现今天的问题,跟其企业管理和文化有关,股权比较分散,田文华持有三鹿不到1%的股份,所有高管持有的股份加在一起不超过4%。”除了恒天然持有的,其余的都在员工手中,过分的分散,公司的决策就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各控股公司出现问题也不会及时反映到公司最高层,贻误时机,也为公司管理埋下隐患。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