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素均不具备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6-24 21:39:0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最近一个月来,国内股市连续下跌,如果非要找一个“元凶”的话,国际板无疑要首当其冲。
5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一句“国际板越来越近”的话,让异常敏感的资本市场立刻领教到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各路媒体纷纷报道揣测国际板推出的时间,以及谁会成为第一批上市的国际板公司。随着信息的发酵,股指不断往下掉,上证综指从5月20日的2858.46点一直下跌到6月20日的2621.25点,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股指下跌200多点,股票市值蒸发上万亿。
反对声音一直很大
“国际板一旦推出,股市会暴跌,起码会跌300-500点,这是我几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也是极力反对的一件事。”这是5月23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尽管国际板尚未推出,但是市场的走势似乎已经在证明他的观点,6月23日,谢百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上述观点。
“人民币还没有自由兑换,国有股和法人股还没有实现完全流通,国内外股价相差太大,在这三个要素没有实现的前提下,开通国际板的风险会很大。”谢百三表示。
为什么市场会对国际板如此害怕?为什么当管理层有意“放风”国际板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国内仍然有专家学者执著地反对它,并且将其上升到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这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出现的极不寻常的现象。
6月22日,本报从相关渠道获悉,有关国际板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最终定稿,并已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最后的批复。而涉及到具体的上市规则,记者了解到,国际板的上市公司将采用人民币计价,并且采用直接发行股票的方式,汇丰控股有望成为第一家上国际板的海外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等将采用海外和国内双重标准,国际板的上市公司募资规模不会很大。
“这是一件涉及国家利益的大事,理应有争论和辩论,如果动辄百亿元的人民币被募走,这些国外的世界500强会占掉国内很多上市公司的资源,产生挤出效应;如果今年年内推出国际板,对市场弊端极大,利益极小,会有很大的风险和伤害。这是我的担心。”谢百三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尽管国际板推出已经成为整个资本市场所关心的话题,然而当前却鲜有专家学者愿意就国际板的问题发声。6月21日,记者致电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以及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心丹,想请他们谈谈对国际板的看法,他们均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而后者刚刚在6月20日于国内某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板猜想的文章。
在谢百三看来,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资本项下货币自由兑换早已实现,各大工业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也都非常成熟,国内的公司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去IPO,对它们的市场不会造成冲击,但是如果让国外的机构在目前的情况下到A股融资,好比搬了一台抽水机到A股市场去抽资金,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从来没有任何国际协议要求我们开放国内的证券市场,即使在加入WTO时,我们也只承诺允许国外证券公司可以从事B股交易,可以从事我国证券市场的中介业务与服务经营性活动,我们从未同意过让外企到A股市场发行股票,并且没有时间表。这次并没有他国要求我们开放证券市场,而是我们自己在主动积极推动此事。”
“过早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利于国家利益,时机不成熟,绝不能开放,就像人民币自由兑换,在资本项下如果现在放开,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就是1:4左右,这样中国上千万家的从事出口加工的小企业就要陷入灭顶之灾。国际板的根本问题,就是证券市场实质性的开放,涉及到大量资金被高价募走,它的性质和当年的港股直通车一样,必须慎之又慎,逐步创造条件,缓慢推进。”谢百三如是表示。
国际板就像钝刀子割肉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板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融资规模不会很大,对A股冲击不大。但记者了解到,国际板一旦推出,仍将分流掉不少A股市场的资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创业板的总市值在7000亿元左右,中小板的市值在3万亿元左右。此前,根据证监会披露的国际板草案,在国际板上市的公司市值要在300亿元以上,公司前三年发行净利润的总额要达到人民币30亿元以上,以此推算,如果国际板最终成行,那其未来规模将不会小于中小板,更将大于创业板。对此,谢百三认为,国际板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推出,就是“钝刀子割肉”。
谢百三分析称,相关部门之所以急于要推出国际板,首先是因为在上海主板市场上市的好公司和新资源越来越少了,其二则是上海想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板势在必行。但这两条理由,并不能服众,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协调沪深两大交易所的利益,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能急于求成。
谢百三反问记者,到底是中国早日出现一个名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重要,还是避免外资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圈走”成百上千亿人民币重要。
日本国际板前车之鉴
谢百三还以东京股市举例,向记者分析仓促推出国际板的害处。日本从1980年7月起开放资本项目,日元可以自由兑换,到1985年,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多时有142家国外企业上市。其后,日本政府发现国外企业对日本证券市场运行不利,股价高、圈钱多,因此,日本政府开始对国外上市企业从多方面进行限制。截止到目前,在东京上市的外国公司只剩下15家,但现在东京仍然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他认为日本的前车之鉴尤为重要。
“纵观世界各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几乎所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波、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是在经济发展到很成熟,不怕外资冲击的情况下,先开放证券市场,而后开放资本项目,有的国家还几次开放,几次关闭;还有的诸如日本、巴西、芬兰、泰国等国家都是先在货币完全兑换后,才谨慎地放开证券市场。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只能走后面一条路,不能走前面一条路。而且,我预计人民币在5-8年内也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谢百三分析称。
谢百三最后表示,国际板要推出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必须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完全兑换,国家股法人股全流通时才能推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