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营业部”助推西藏发展飙升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6-03 20:43:5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稀土猛于虎,从西藏发展000752.SZ3月15日宣布斥资2亿成立稀土矿业公司开始,市场的高涨热情就连续4天将股价送上了涨停板,从15.85元起步到6月3日的收盘价31.46元,不到3个月时间股价翻番,其间公司曾公告项目仍存在诸多风险,但仍难挡资金炒作热情。
而公司两大股东却似乎在上演一出“左右手互博”:从2010年末的一个月间,大股东西藏光大金联实业,在5个时间段共计减持了3756万股,占到总股本的14.24%,而光大金联手中目前的股份仅有15.17%,减持已然近半,手法可谓凶悍;然而二股东也不甘示弱,公司2011年6月1日发布公告称,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于2011年3月22日-2011年5月30日分别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10万股和400万股,合计占总股本比例的1.93%。减持后,目前尚持有12.25%的股份。“至于说为什么要减持,两大股东他们可能是有自己的资金需求。”公司董秘马继刚对记者表示。
项目暗藏五大风险
尽管西藏发展反复强调稀土项目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级市场表现仍然强势:5月30日西藏发展再度涨停,进入6月份在大盘连续下挫之下,股价仍保持连涨态势,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已然高达440多倍,无怪连公司内部人士也大呼“太高了”。
究竟谁是幕后推手?深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在3月末的炒作中,西藏发展的买卖方游资营业部小卒为多,其中大多为深圳、中山、广州、达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地区的营业部。从地域上来看,分布在上海、广东、四川。而4月上旬,几日流出资金以山东游资席位为主,4月11日,来自中信万通证券的3个山东游资席位集体抛售1.21亿元。而在5月30日的涨停中,买方第二赫然是被称为“最牛营业部”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泰然九路证券营业部,买入1032万元,买入第三位是机构,共买入了933.6万元,而国泰君安的交易单元则卖出了865万元,位居卖出的第五位。
2011年3月12日,西藏发展和西昌志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志能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出资协议书》。约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7.5亿元人民币,其中,西藏发展以现金2亿元出资,持有新公司26.67%的股权;西昌志能以其拥有的“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采矿权价值中的5亿元出资,持有66.67%的股权;德昌志能以现金5000万元出资,持有6.66%的股权。
稀土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股价异动使得西藏发展不得不披露出项目仍存在的五大风险:稀土矿的回收率尚未达到评估报告预计的水平,公司参股26.67%并不具有控股权,采矿许可证仍需批准转移到新公司,采矿许可证到2016年有无法续期的风险,且该矿过去从未连续正常生产。
记者注意到最新公布的一季报,上市公司账面资金仅有8600多万,所有流动资产加起来也不过1.8亿,可见投资2亿予稀土公司花费大部分流动资金,而合资公司的大股东西昌志能其实是以采矿权出资,而如公司所披露存在如此大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是否显得孤注一掷而过于冒失?
“其实我们的披露是根据交易所的要求来做,风险要做到充分提示,这么做也是因为股价太高了。而至于稀土矿的最新进展,就是新公司还在等待采矿许可证。”马继刚坦承,“不合并报表是因为不控股,但收益肯定是算进来的,而26.67%的持股如果说项目未来前景好,可能进一步增持,而如果不尽如人意也是可进可退,而至于为什么这个矿成立几年来没有连续正常生产,可能此前他们自身资金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四川立诚矿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的报告,德昌县大陆槽稀土矿首次设立于1995年,2005年纠正了矿区范围拐点坐标,2008年后的采矿许可证即为现有采矿许可证。2008年生产原矿约5万吨,2009年因经济原因未生产,2010年因稀土价格上涨,生产原矿量为8.6万吨,根据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为0.317平方公里,生产规模20万吨/年,对于该采矿权给出的评估值是6.37亿元。
恒泰证券分析师李向勇告诉记者,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目前生产能力为年产精矿6000吨左右;技改后,合计产能达到年产稀土精矿26180吨,其中年产重选精矿8580吨左右,年产浮选精矿17600吨左右。
据东兴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林阳预测,新成立的稀土公司全年收入为2.42亿元,净利润1.48亿元,西藏发展收益为3947万元,公司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合理价格应该在18-20元之间。
基本面瓶颈
一掷2亿投稀土矿,或许从侧面可以窥出西藏发展主业目前存在的瓶颈。
就在公告二股东减持的前一天,西藏发展发布了修正后的2010年年报:营业收入4.16亿实现了14%的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了46.83%,今年的一季报同样也是营业收入与去年持平,但净利润下滑44.86%。
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是为何故?马继刚解释说:“净利润减少是因为子公司西藏拉萨啤酒有限公司所得税率减免期完结按照15%征收所致。”记者还发现,投资收益损失的增加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也是吞噬利润的两大元凶。
投资收益的损失来自于公司持股49%的联营企业四川恒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09年亏损531.8万元,而2010年亏损1052.4万元,而这部分股权是上市公司花大价钱买的。
2009年12月23日,西藏发展从深圳长河运通投资有限公司购得四川恒生科技17%的股权,而这部分股权的评估价值为1.3亿,而经记者找到当年的权益评估报告发现,其中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高达19倍之多。
不仅如此,四川恒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后一直对外承包经营,公司股东方与承包经营方因经营权等原因曾长期处于诉讼状态,2008年4月14日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公司股东方深圳市长河运通投资有限公司、张建坤已依法收回四川恒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权(含青城高尔夫俱乐部)。
马继刚对此解释:恒生科技的无形资产为8项土地使用权,面积合计为72.9万平方米,而周边的土地价格与本次评估确定的单位价格接近。至于年年亏损的原因,马继刚表示,是因为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所致。
而上市公司2010年的坏账损失有454.7万元,而上年的该栏金额是-13.3万元,增加了35.25倍。而在年末单项金额重大并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有一笔是目前二股东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余额为249.5万元无法收回,“这个是刚刚上市的时候涉及到一块地,一直就挂在账上,但涉及信息披露的问题,所以不能说。”马继刚表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西藏发展就开始频频剥离资产:2010年10月25日,公司将持有的成都蜀汉酒店全部股权作价6223万元转让给北京卓丰投资,该股权已于今年2月15日过户;2010年12月21日,公司拟向楠府科技出售持有的西藏银行信息产业有限公司95%股权及西藏藏红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95%的股权;今年4月20日,公司拟向北京汇智骏发出售持有的四川西藏天缘科技发展风险投资有限公司94%的股权。而据马继刚透露,这三个股权转让尚未实施,只是意向,而至于剥离资产是否为了集中资金投向稀土项目,他并未正面作答。
新闻背景
志能系或身陷债务风波
据悉,目前稀土公司的大股东背后的志能系或许身陷债务风波,这或将带来另外一重风险:西昌志能和德昌志能的实际控制人目前均为刘国辉,据刘此前透露,稀土矿是2003年原来的法人杨志能以矿山抵债得到的,债务是1.38亿元。
而杨志能早年则注册了包括志能实业、四川志能稀土集团等多家公司,在2005年刘国辉进入了四川志能稀土的董事会,而此后志能稀土不断对外发布公司要赴美上市的消息,许多小投资者都购买了公司原始股,股价一度被炒至5元以上,却始终没能上市。
在2007年,志能稀土宣布迟迟不能上市的原因是采矿许可证达不到美方要求的10年有效期,而据指目前刘国辉正在着手解决此事,希望从小股东手中回购股票。
记者就此询问西藏发展方面,马继刚只表示:“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消息,但没有去着手调查,而我们的项目并不存在债务方面的问题。”(郝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