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石油的回归线

作者:王冰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6 21:43:00

摘要:石油的回归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中国曾经为飙涨至147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吃尽了买单的苦头,而在年底,终于迎来了一个天赐良机,来理一理多年来靠财政补贴、已经严重扭曲的石油定价机制。
    2009年,低油价还能持续多久,中国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石油管理体制,从而摆脱追随国际油价定价者长期为其买单的命运,开始影响并掌握国际油价的定价权?


万亿元学费
    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经历了最疯狂的飙涨。为这几年飙涨的国际油价,开放石油市场不久的中国所交的学费,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国际油价是瞬息万变的,而中国的原油交易主要来自于现货市场,没法去准确计算中国为国际油价飙涨所付出代价的具体数字,单看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量约为2亿吨,国际油价从当初的50美元/桶左右,上升到近150美元/桶,上涨幅度在100美元/桶以上,意味着中国在原油进口的成本上多花了了上万亿元人民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说。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一直都在担忧,国际油价已经被个别发达国家所控制,中国石油消费与日俱增,但仅参与了国际石油现货市场,中国一直以来不得不在为高油价买单。
    而上半年国际油价频繁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却仅做了一次上调。2008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成品油价每吨上调1000元-1500元,做了有史以来中国油价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当日的国际油价为132.06美元,虽然国家发改委调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与国际油价之间还存在每吨约4500元的价差。”据中石化一人士估算。
    而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看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倒挂,体现了政府因国内消费者承受能力较低,采取了财政收入对高油价、对消费者和石油公司进行补贴的石油定价机制,油价越高,这一体制就越来越严重地被扭曲了。
    一方面不断为高油价付出高昂学费,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综合考虑国内承受能力不断拿出巨额财政补贴国内成品油,到7月11日,当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中国政府已经在双重尴尬中喘不过气来,而一直以来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也扭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下跌的好时机
    2008年,上天却跟国际油价开了一个大玩笑。
    正当中国乃至全球为高油价焦头烂额之际,国际油价却在下半年掉头狂泻,12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3.87美元,处于近5年来的最低点。随后至今国际油价继续在每桶40美元以下低位徘徊。
    “这是政府来调整严重扭曲已久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的天赐良机。”陈凤英说。
    2008年12月,中国政府出台了燃油税方案,并相应下调油价,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价格调整还会综合考虑国内因素。
    “随着费改税,政府2009年将会继续完善燃油税和石油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地与国际接轨,更加灵活地反映国际油价,体现我国发展战略,2009年是可以期待的。”陈凤英说。


迎接最低点
    而2009年,仍是扑朔迷离的一年。国际油价将走向何方,乐观的、悲观的、中庸的以及坚信仍将巨幅震荡的……业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基于对经济低迷的判断和对产油国这一经济新增长点的冀望,世界银行的预测,两种力量角逐下,明年的国际油价预计平均在75美元/桶左右。但美林则因预测2009年的世界经济实行更加衰退,悲观地认为,2009年的国际油价将会在25美元/桶。
    “国际油价受到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任何一种预测都不可能是完全可靠的。但商品的价格周期这一经济规律是不会变化的。”陈凤英预测,根据国际油价的价格周期,2009年的国际油价应该跟随世界经济,呈现出低开高走。
    陈凤英指出,乐观估计世界经济2009年年底将开始复苏,而200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预计坠入谷底,国际油价必然会随之走到价格周期的最低点,世界经济下半年才能回调。但因国际油价滞后于世界经济,从价格周期来看,2009年国际油价将持续低迷,最低点可能会跌破美林预测的每桶25美元,平均水平则会在每桶45美元-64美元之间。
    低油价影响着全球经济,但对中国却是一个大好时机。中国政府是否能把握此时机理顺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开始影响并掌握国际油价的定价权在此一举。
    在程秀生看来,2009年政府还会出台一些相关细则,使得新机制更加完善和市场化,体现消费者的利益。
    “完全市场化,当国际油价走低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降低,鼓励国内消费进口石油,鼓励国内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到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原油生产成品油,在国内则主要加紧勘探开发;当国际油价高企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提高,以促进国内节约消费,同时也避免中国因素进一步推高油价。”陈凤英说,这样体现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市场化的石油定价机制2009年是可以期待的。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