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淡马锡领衔四巨头热捧医药航母

作者:郝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06 21:28:41

摘要:淡马锡领衔四巨头热捧医药航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5月6日,上海医药601607.SH宣布从上午9时开始公开发售H股:根据发行安排,此次发行6.64亿股H股,其中5%为公开发售,其余95%为国际配售,目前其指标发行价为每股21.80港元至26.00港元。根据发行安排,H股将于5月13日定价,5月20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根据公司披露的招股文件,目前已有美国辉瑞公司、淡马锡、马来西亚国浩集团和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四家基础投资者共计认购了5.5亿美元的股票,而此次上海医药赴港上市被认为是近年来亚洲医药类最大规模的IPO。继“三合一”实现医药类资产整体上市后,上海医药的医药航母扩张版图再下一城。
四巨头热捧
    “H股融资规模不会低于国药当年的规模。”这是上药董事长吕明方此前的豪言壮语。2009年,国药赴港上市共计募集资金87亿港元,并获超额认购571倍的辉煌让人记忆犹新。
    事实上,上药这次有望达170亿港元的募集资金规模也远超外界预期。4月25日,吕明方曾表示,上海医药发行H股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即将成为国内首家覆盖医药全产业链的A+H大型蓝筹医药产业集团。此前香港联交所已对上海医药进行上市聆讯,审议上海医药发行不超过7.6385亿股含超额配售股份并在联交所上市的申请。业内当时估计其融资额可能达15亿美元。
    淡马锡控股此次投资3亿美元,马来西亚巨头国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投资5000万美元,上述投资者的禁售期为1年,此举被认为是对于公司前景深具信心的表现。淡马锡此次投资据指是其非金融领域投资的最大一笔,且是首次对于地方国企进行入资。记者试图联系淡马锡北京代表处了解更多详情,公司人员表示关于此类消息仍由新加坡总部方面回答,自己对此并不知情。
    与辉瑞的合作则早有迹象,上海医药4月15日已与辉瑞签订谅解备忘录,将与辉瑞展开包括药品推广、股权投资及其他药品的商业化、分销、研发、生产制造等在内的多项战略合作。而国浩集团方面并未披露与此投资有关的任何信息。记者致电上海医药董秘办,陆姓人士表示:H股方面招股正在进行中,对于影响股价的信息不便置评。
    除四大基础投资者助阵之外,承销商阵容也是星光熠熠:瑞信、德银和高盛担任本次交易的联席全球协调人,中金任联席主承销商。这与2009年国药H股上市时的联席牵头经办人大同小异,国药的阵容是中金、瑞银、摩根士丹利以及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和德银香港分行。
    而上药规模较之国药发H股的规模几乎翻倍。而国药当时的基础投资者中亦有中银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中国人寿等11家机构的身影,他们共计认购了约15亿港元的股份,而在发行价格方面,国药当时是按照16港元发行,按照2010年收益率来计是24.6倍,这也接近于上海医药H股发行的价格上限。
    无独有偶,在上海医药筹谋发行H股的同时,“老对头”国药控股亦宣布计划配售1.38多亿股H股,每股配售价25港元,集资额达34.5亿港元。集资所得主要用于扩大医药分销和零售网络,补充流动资金等。
    此时距离“新上药”14.87亿收购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资产从而完成医药资产的整体上市不到半年时间,即宣布登陆H股,是否原有资金已难以满足上药扩张之渴而有圈钱之嫌?
    “H股这个事情早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在做了,应该说也有资金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战略方面的考虑吧。”上药董秘办的陆先生告诉记者。
    而就在宣布发行H股之前的4月6日,上药股东之一的上实集团宣布增持310万股股份,增持后上海上实持有股份数为1.72亿股,占已发行总股份的8.64%,而上海上实(集团)系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合计共持有已发行股份的48.55%,上海上实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增持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2%,此举意欲何为?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是担心发行H股后股东权益遭稀释,在国药控股H股上市之后,其二股东复星医药持有的股份从47%下降到34.7%,缩水了12.3%。
“较劲”国药
    除国药和上药的明争暗斗之外,华润医药也有意打包在香港上市,而复星医药也一直传在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医药巨头跑马圈地的竞争之势从内地一直燃到香港,贴身肉搏已至白热化时代。
    先来看看几家医药巨头近来的动作:1月13日,上海医药收购中国健康系统有限公司(China Health System Ltd.)100%股权,股权作价23.28亿元,被认为是“战略性”突破,打出了攻陷北京的一张关键牌;4月7日,华润宣布收购山西康兴源药业;4月19日,国药宣布收购河北分销商乐仁堂,该收购耗资13亿,迅速占领河北市场,在2010年国药共斥资23亿用于5个并购项目,国药方面宣布未来两年将花50亿用于收购,而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建秋表示,此次上海医药H股募集资金将有半数用于并购。
    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发展模式上,上药和国药已渐渐走出差异化之路:4月20日,上海医药以及下属控股子公司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集团下属的中邮物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基本药物配送、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等)配送、高值药品直送业务(DTP)、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和物流供应链金融支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创建覆盖全国的新型医药配送物流网络。目前,上海医药仅13.2%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分销网络。
    而国药控股副总裁吴爱民则对外透露,国药仍是坚持自建物流中心的策略。目前,国药在辽宁、河南、湖南、四川、江苏、广西、甘肃等地的物流中心都在筹建或建设过程当中,这是国药成立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密集的时期。据知每个物流中心的投入都在1.5亿到2亿元左右。而据吴透露,国药希望在未来两年内将网络延伸到地级市,并建立起分销企业。
    根据此次上药的初步招股文件:其中七成集资金额将用于收购和加强分销网络,其余三成资金则用于产品研发、信息平台和其他营运。
    2010年上海医药营业收入374.1亿,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67%,净利润为13.68亿,同比增加了5.51%,刚刚完成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收入虽然稳健增长但利润却并未跟上,而经营性现金流16.86亿,比2009年下降了11.76%,这又是何故?“看我们的报表不能总体的看,因为我们下面分很多工业、商业板块,应该分开去考察,工业的毛利率相对来讲高于商业。”陆先生解释说。截至 2010年12月31日,上海医药的所有者权益为118.84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所有者权益为91.35亿元,资产总额为281.69亿元。跟下属41家附属公司及分公司,和32个物流中心及仓库构成全国性分销网络。
    与此同时,上海医药在香港方面披露的资料亦承认,公司业务主要依赖于华东地区:2008年华东地区的收入182.77亿,占整个收入的92.9%,华北地区占比1.4%,华南地区0.7%,其他地区合计共计5.1%,而在2010年,虽然略有好转,华东地区的收入250.58亿仍占收入的88.4%,华北地区提高到1.6%,华南地区3.1%,而其他地区收入合计6.8%。

后市研判

    上海医药H股招股区间市盈率介于25.8-33倍。在5月6日,A股复牌即以20.5元高开,报收于20.27元,上涨1.76%。
    据董事长吕明方透露: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承诺2011-2013年在获得年终资金后,拿出50%在A 股市场按市场价格购买上药股票,并承诺锁定期,锁定期为在任期结束后的 6 个月内,公司的回购股票承诺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东方证券指出,“十二五”医药流通规划出炉奠定公司未来发展基调,目标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 60%以上。上海医药作为华东地区的医药分销龙头,同时在华南华北地区初步完成网络布局,未来将显著受益于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潮。(郝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