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中一签 赔一万 四月新股成股市弃儿

作者:张学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29 21:25:40

摘要:中一签 赔一万 四月新股成股市弃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学光

   新股的噩梦仍在继续。
    4月28日,庞大集团(601258.SH)上市首日暴跌23.16%,创下自2009年7月A股IPO重启以来最大的新股首日跌幅。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庞大集团已经是第69家首日破发的新股。在这69家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的公司当中,沪市主板占11家,深市中小板为34家,创业板上为24家。
    整个4月份,几乎成了A股的破发季。在沪深两市挂牌上市的24家公司当中,其中有16家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破发率达到了创纪录的66.7%。事实上,如果加上欣旺达(300207.SZ)、聚光科技(300203.SZ)、海伦哲(300201.SZ)三家上市后破发的个股,整个4月份的新股破发率已经接近了80%。
    跌跌不休的新股已经成为所有打新者的噩梦。在整个4月份发行的8亿股新股当中,有超过6亿股目前的股价在发行价之下,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打新者,都逃脱不了被套的命运。
    在这一轮新股暴跌当中,中小板和创业板无疑是重灾区。而在这一重灾区当中,遭受投资损失的远不止打新者。根据对2009年7月以来的中小板上市的300只新股以及创业板上市的206家新股所作的一份统计显示,截至4月26日收盘价低于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的公司当中,中小板达到了181家,创业板达到了147家,占比分别达到了60%和70%。
    新股的下跌和资金的撤离,几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网上网下的新股申购者,还是公司上市前拉拢的股权投资者,一旦解禁期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套现减持。一位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秘私下说,公司上市后,他每天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如何协调中小股东的套现上。与此同时,一些创业时期的原始股东以及公司高管,同样选择在这个时候纷纷套现减持,也让公司十分尴尬。
    根据Wind统计数据,从2009年7月IPO重启后的中小板和2009年10月上市的创业板一年解禁期满开始算起,整个中小板的PE和高管的减持数量高达7269万股,而创业板的减持数量也超过了9156万股。其中,中小板的乐通股份(002319.SZ)仅两名个人股东减持的数量就达到800万股。相对而言,创业板的股东减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天龙光电(300029.SZ)仅一名股东的减持数量就达到了3000万股,而另一家立思辰(300010.SZ)在首批限售股解禁后,竟然有5名高管选择了减持。
    上市公司的高管减持,向投资者发出了一个极其消极的信号。多数投资者认为,作为公司管理者的高管都不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前景,而选择套现,那么,对于公司经营不甚了解的投资者,同样很难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抱有预期。
    虽然不少高管解禁后即套现的目的,并非不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前景,仅仅是基于个人利益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实现避税,并不代表公司的经营预期不好,但毕竟给普通投资者留下了一个恶劣的印象。
    减持并不是次新股们暴跌的唯一原因。这一轮中小板、创业板新上市公司的暴跌,之所以发生在4月份年报和一季报集中披露的时间段内,一个重要的基本面因素在于,此前一直被高估值高市盈率所诟病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在2010年的业绩当中,并没有拿出让广大投资者满意的成绩,部分公司业绩甚至还不如沪深两市的主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的破灭,显然是一个让所有投资者都失望的理由,在这种情绪下,投资者选择退场,理所当然。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7月份之后上市的30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当中,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个股达到62家,其中,业绩同比跌幅达到50%的分别为科冕木业(002354.SZ)、得利斯(002330.SZ)、双箭股份(002381.SZ)和齐心文具(002301.SZ),而跌幅最大的科冕木业,2010年的净利润同比跌幅超过了60%。对比中小板,理应更具有成长性的创业板业绩同样也没有好多少,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的分别为宝德股份(300023.SZ)、朗科科技(300042.SZ)、南都电源(300068.SZ)和新宁物流(300013.SZ),其中,跌幅最大的宝德股份业绩同比下滑幅度已经超过了70%。
    证券市场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地方,投资者不能苛求所有经过发审委审批通过的上市公司都是金股,正如不久前一位发审委官员抱怨的那样,他们即使每天点灯熬夜阅读发行材料,也难以保证手中通过的公司不会百密一疏。显然,市场的问题,最终还是应该交给市场。
    正如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所言:“当所有的投资者认为新股破发已经正常了,那么这个市场就真的成熟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2024上市公司ESG优秀案例征集及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