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三率调整的靴子能否早些落下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0 22:24:00

摘要:三率调整的靴子能否早些落下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在2008年的最后两周,虽然对以降息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仍然存在激烈争论,虽然许多人认为仅靠降息不能解决问题,但当美联储宣布把基准利率降到有史以来最低水平,全球新一轮降息预期也随之日益强烈之时,中国内地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也在不断增强。
    所以我们看到,央行行长周小川12月16日在香港表示,直到明年中期都有降息的可能。他同时还说,“降息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要考虑CPI的下降速度,如果CPI下降的速度快,进一步降息就有压力。”对于降息的幅度目前已有种种推测,甚至认为未来不排除活期利率也降至“零”。
    纵观经济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CPI指标已大幅回落,市场普遍认为若负利率依旧,企业将因融资和销售环境恶化而更加感到迷茫,民众消费热情也将更加低迷,并导致伴随大量失业的通缩问题更加恶化。现在可能并非利率成本过高的问题,而是企业对未来经济有悲观预期而不愿意投资,如果降息,则对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可能有很大作用,或可帮助一些企业渡过难关。因此现在任何降息行动都是顺势而为,而股市日显疲软的表现,似乎正是对降息靴子不知何时落下的急迫心情的反应。
    若从管理层需要营造宽松货币政策环境这一角度来判断,三率调整的靴子早些落下的可能性的确存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政府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或将通过发债的方式筹集资金,调低利率显然有利于债券发行,也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的建设。
    虽然目前还有100多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但管理层降息却会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同步降低存贷款利率,让存款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是否有可能造成与扩大内需政策相反的局面?采取非对称降息的方式,是否会给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压力,一部分议价能力较差的商业银行是否会受到影响?  
    然而降息是否真的会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即使再降息,大的环境还是很难迅速扭转,短期内经济数据仍将很难看,市场也很难有转折的理由。此外,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受到更多质疑。要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恐还需要多方面政策的配合。短期来看降息或可稳定经济;长期来看,短期政策对长远发展或未必有利,甚或因此潜藏危机。当下政策的着力点可能仍是找到经济的新增长点,重塑市场信心。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在降息时机的选择上,中国应否紧随欧美大幅降息?
    若从中央银行和客户利率来看,央票利率水平并不高,若从应实行正利率的角度考虑,中国利率下调空间其实并不太大。与发达国家央行普遍把市场上的隔业拆借利率作为目标利率不同,中国央行由于受限于利率市场化进程,无法直接影响货币市场上的隔夜利率,2003年至今暂时充当央行的目标利率的事实上是央票利率,后者相当于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
    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在所谓的中国市场利率还有大幅下调的空间的判断,其实都是从客户利率的角度观察。对于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来说,由于中国未处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没必要实行极端的零利率政策,因此利率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主管官员12月初曾公开表示,当前是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良机,改革应推进中央银行利率能够有效地传导至市场,促进中资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从中也许可以推测,管理层可能会首先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利差的控制,让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同时加大贷款下浮的幅度,给予大额存款一定的利息上浮的幅度。其次,建立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将央行目标利率逐步调整为控制隔业拆借的利率,这一重要工作将会加快进行。管理层可能还会加大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国债发行品种,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让商业银行和市场主体按照政策利率方向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自主定价。这些都可能是下一步改革中最重要的方面。
    但无论如何,如果“零利率”时代真的到来,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