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关系流失的大陆商学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庄涤坤 北京报道
绝大多数选择商学院的学员都不是为了成为科学家,否则的话他们应该选择经济学或管理学硕士,而不是MBA。虽然现在大陆商学院越来越多的教授有国外MBA留学的经历,但相信回到祖国做一名大学教师而不是企业家应该不是最初的职业。
MBA教育最初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职业经理人;从学生的角度看,则是更好的就业机会。正因为不少白领在选择商学院的时候,精心计算自己的投资回报率,商学院的校友团和就业情况自然在首先考虑之中。正因为此,大多商学院排名机构会把MBA毕业生薪资数和翻倍率作为重要指标。也是因为这一点,商学院的学生就业情况成为一个具有一定保密性的数据。通过了AACSB和EQUIS两项认证,可以参加全球商学院排名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都拒绝了记者采访。清华经管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瑾也对《华夏时报》表示,学院领导不允许其对学院MBA学生就业情况发表任何言论。
就业数据不具可比性
清华经管为王瑾作出回避采访的决定,除了清华大学一贯不必做品牌的思路之外,还有三个客观原因。首先是将教育产业化的商学院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张和数据造假,最明显的就是学院的教师质量、数量和学生就业。如果把失真的数据拿来比较的话,显然不具有参考价值。而对于商学院来说,缺少第三方考评其数据真实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院市场和品牌部门造假。而对于王瑾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谈论来说,这些数据会涉及将来参加全球商学院排名,因此,在对外的数据公布上,学院自然更谨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冬霞对记者表示,从另一方面来说,统计方式上的不同,也使得数据的可比性很低。国内老牌大学的MBA毕业生往往选择国企就业,而国企的月薪很低,年终奖金比较高,如果按月薪计算的话,在国企就业比外企的薪资水平差很多,而两者实际收益却未见得国企就低。从就业职位上来看,国企入职后一般是初级职员,而且机构设置层次比较多;相比之下,民企、外企和三资企业的职位称呼要随便很多。王冬霞认为,大陆体制内大学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相比的话,还有一个劣势是中欧、长江在选择学生背景的时候比较灵活,而体制内学院录取需要看考试成绩,录取的学生一般入学起薪比较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客观和对学生更有价值的数据,是学院毕业生的薪资翻倍率而不是绝对总值。
职业发展追踪不完备
从大陆声誉排前五位的商学院提交的“2006届毕业生2008就业报告”来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数据最为完整、规范,涉及行业比例、职能比例、职位比例、就业率、平均薪资、学生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方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成立于1999年10月,是中国大陆大学商学院中第一家专职的MBA职业发展中心。而其他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一般设立于2004年到2006年之间,只有很短的发展时间,具体管理人员往往不稳定,对其任务也往往不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黄微表示:“商学院对MBA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帮助,可以分为三大块:在校的就业指导、暑期实习和毕业前的辅助就业。”人大商学院在MBA学生入学前,有培训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测评,行业分析、介绍,好邀请企业管理者和毕业的师兄给新生讲座,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礼仪方面的教育。入学后对每位学生做一对一的咨询,每个学生至少咨询45分钟。而在学生毕业前,几乎每家商学院都要做的是,把学生简历汇总成一个漂亮的画册推荐给企业。
但对于大陆的商学院来说,工作仅限于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智颖对记者表示,商学院教育对于MBA学生的作用,不仅要看毕业时得到的那份工作的薪资和职位,还要看其毕业后五年十年的职业发展,这才是一个好的MBA项目提供给学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引出了大陆商学院在机构设置上的一个问题:学院招生被给予了太大比重,而毕业生同学会组织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追踪调查却没有人来做。
设立了职业发展中心的各商学院,在被问到学院MBA三五年前的毕业生现在的职业发展情况时,基本所有中心主任均表示,由于没有得力的毕业生同学会和校友团体,已毕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已经无从调查。而毕业生想联系学院的话,大多是通过当时的班主任;如果班主任离职,学生与学院也就断了联系,更无从谈起通过学院加强自己的人脉关系。也就是说,以做人脉著称的商学院,MBA学生从中得到的人脉资源仅限于当时的同班同学。
商学院就业各有所长
对于MBA学生的暑期实习,不同学院会采取不同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每年3月会组织暑期实习的推广活动,大约有900多家企业会到人大商学院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学生。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找到暑假实习的企业。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黄淑娟表示,交大80%以上的暑期实习率,学生全部由学院帮助找到实习单位。
与以上两个学院不同的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暑假组织二年级MBA学生为新生做名为“聚劲”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为新加入学院的MBA组织破冰、讲座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二年级学生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和筹款。
在记者得到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等商学院的全职MBA项目就业统计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IT项目的学生毕业年薪最高,为21万人民币,职位大多为部门经理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集中在外企的金融、咨询等行业。上海交大年薪数值与之相仿,但从业行业比较分散。与之不同的是,北京大学的MBA项目职位转换率最高,有60%的学生MBA毕业后跳槽,而30%的学生就业集中在金融行业,职位多是部门主管、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助理。从毕业生的行业分布和跳槽比率可以看出,光华管理学院在金融行业内具有很高的行业竞争力,这或许与北大光华最早引入证监会官员做学院教授有关。
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更具有投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入学平均起薪6万,两年后工资增长7万左右,平均年薪达到13万,薪资增长23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入学薪资主要集中在3万到5万,有25名学生;毕业后主要集中在15万以上,有24名学生。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