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增持给力估值底部初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大盘跌了,成交淡了,信心散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终于坐不住了——增持,此事宛若市场强音,承受着投资者的极大期待。
岁末年初,大股东增持的公告频频披露。1月26日,又有三家公司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包括时代出版600551、友阿股份002277及迪马股份600565。对于孱弱不定的市场而言,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虽然不能改变指数的运行方向,但至少是对市场低估值的一种认可。
记者利用Wind数据进行统计,1月1日起至1月26日,两市共计有15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发生增持行为25次,其中,健康元(600380)、御银股份(002177)、津劝业(600821)等公司多位控股股东都先后不同程度增持或回购公司股票。津劝业的两家股东买入公司2951.28万股,增持市值超过2亿元,居于两市增持之首。
一边是大股东的频频增持,一边是久久不能淡定的市场。跨入2011年以来,截至1月26日,指数已经下挫超过4%,跌113点,指数甚至一度失守2700点,之后在此点位附近反复挣扎。大股东的增持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趋势,现在似乎还很难讲,对于指数的稳定与推动力似乎就更难评估。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曾明确表示,目前的增持现象虽然尚未成为一波趋势,但是可以看到,已经公布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它们的股价基本上已经处于阶段性的底部,而大股东的增持更能说明“被低估”的事实。
早在2004年,华侨城A增持后的市场表现,成为增持给力的经典案例。当年10月,华侨城集团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增持该公司股票,此举兑现后,公司连续3年走出向上的趋势,股价从当时近8元/股最高攀升至2007年11月12日的74.5元/股。或许不少投资者都在热切地期待着大股东增持能给这些股票带来一波大好行情。
最近几个交易日,公布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中,健康元、津劝业、长航油运都曾经走出一波震荡上扬的行情。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长航油运,该股自进入2011年以来,仅三个交易日收阴,其余全部飘红,走势远远强于大盘。
行情是否能够持续需要观察,股东的增持更多反映的是对该股的信心。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唐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股东的增持只是一种现象,从目前发布公告的情况来看,大股东增持的数量并不大,从这种增持的行为来看,传递出更多的信息是想要提振市场,给投资者信心,但市场的行情终究还是取决于成交量,而上市公司的行情也取决于其本身的股价变化。”
的确,大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家长”,他们比机构投资者更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当然,这种增持现象中,投资者看到的大多是大股东对公司未来有信心,所以才有了增持的举动。然而,这其中,不乏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比如争夺控股权的,比如为了吸引投资者认购定向增发的。
随着增持现象的日益增多,本报记者结合新近发生的典型增持案例,为投资者解读大股东的增持到底能不能给力二级市场的股价。它们分别是:因争夺控股权而增持津劝业与ST长信;先资产置换后增持股份的长春经开;跌入谷底增持提振信心的华能国际;间接控股股东主动增持的弘业股份;增持后翩翩起舞的长航油运以及增持后股价频频回调的步步高。
无论大股东的增持出于何种目的,无论大股东的增持能够达到何种效果,不能否认,这种方式其实明确表达了大股东的一种态度,更深一歩讲,是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一种认同。
所以,即便大股东的增持给力,行情尚不稳定,对于增持股,毋意,毋必,毋固,为慎最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