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劝业增持战硝烟弥漫 两大股东血拼控制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玉香 北京报道
天津劝业场位于天津市最著名的商业街——金街与滨江道交会处。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店,目前其股东们正在背后进行一场无硝烟的争夺战。
1月21日,津劝业(600821.SH的又一次公告,宣布了天津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商联)的第一大股东位置被天津市国资委拉了下来。而这距离中商联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几天的时间。
但由于目前两大股东太过接近的持股比例,让这场争夺控制权的战争继续进行埋下了伏笔。同时,津劝业的命运也存在着变数。
中商联“蹊跷”增持
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上,总有些事情是投资者想不明白的。
“目前中商联和劝业集团二者的持股比例非常接近,未来双方通过增持进一步拉大持股比例的可能性非常大。”对于年初开始的津劝业控股权之争,1月2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
事情始于1月6日,津劝业突然发布股东增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表示,中商联自2010年11月15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近1710万股,占总股本的4.11%。增持之后,中商联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11.56%。
此后的1月14日,中商联再次增持津劝业372万股,并以12.45℅的持股比例坐上津劝业第一大股东的“宝座”,按照津劝业的市场价,中商联在此股权争夺战中耗资过亿。
中商联表示,增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持以扩大在上市公司的表决权和影响力,以股东身份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中商联的大股东为天津应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应大投资)。应大投资的董事长为温州籍商人应泽从。应泽从同时也是津劝业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此前有消息称,中商联为应大投资应泽从和凯撒股份董事长郑合明一起组建。可以肯定的是,2006年,中商联收购津劝业股权之时,应泽从为中商联的董事长,郑合明为董事。
“应泽从属于较早从皮草行业发家的那一拨人,但是别人的公司都上市了,而只有他的公司没有上市,这次增持可能是通过控制津劝业注入资产吧。”一位颇知内情的私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据该私募人士透露,目前应泽从控制的应大皮草可能正在准备IPO。“应大投资下面的地产,在现在这种宏观形势下,注入津劝业的可能性也不大。应泽从可能打算把应大皮草商业注入津劝业吧。”
当记者通过津劝业详细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的电话联系应大投资时,那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老板应泽从不在。原来我们和应大皮草在一起,目前我们是新搬到这边来的,这边只有一个财务部。”这位工作人员说。至于中商联的情况,她表示并不知情。
天津国资委的“反击”
应泽从的中商联在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热”,不久便被天津市国资委下属的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劝华集团)拉了下来。
1月7日至20日,劝华集团在二级市场上增持约870万股,增持后劝华集团共持有津劝业56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9%。
劝华集团为天津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增持之前,其持有津劝业11.6%的股份。津劝业董事长张立津同时也是劝华集团董事。而天津市国资委下属的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津劝业1.66%的股权,其与劝华集团为一致行动人。因此,天津市国资委也就是津劝业的实际控制人。
天津市国资委对于应泽从方面的增持似乎也是始料未及。从津劝业的公告来看,应泽从控制的中商联早在去年11月便开始增持,一直到最后坐上第一大股东的“宝座”。直至中商联的第一次增持完成之后,天津市国资委下属的劝华集团才开始行动。
“天津市国资委肯定不会轻易放手劝业场的,这个不是业绩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而是津劝业是老品牌,天津市国资委难以放手。”上述私募人士分析说。
2010年,山东烟台振华集团以2.05亿元人民币拿下天津国资委下属另一个“老字号”——天津百货大楼60%的控股权。“如果今年劝业场再被人拿走,那么天津国资委在面子上确实是很过不去了。”该私募人士表示。
此间,在网上一直流传的一个事情是,天津市国资委也在向某券商天津总部咨询反收购的事情。
增持背后的猜想
津劝业这家位于天津最繁华商业区的百年老店,在商业类上市公司中,业绩应算相当的不突出。据津劝业三季报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津劝业的净利润只有不足23.7万元,每股收益为零。而2010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72万元。在二级市场上,津劝业股价也一直表现平平。
但是对于股价和业绩均无太大表现的津劝业来说,两大股东的行为,似乎让人有点难以理解。这场增持到底是控制权之争?还是两大股东合谋,借助增持故意炒高股价?一时各种猜测均起。
对此,津劝业董秘办人士表示:“这是两大股东的事情,我们也无法解释。”该人士告诉记者,一切以公告为准。
上述私募人士则表示,两大股东合谋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增持之后,按照有关要求一年之内是不能卖的。而且目前证监会对于炒作股价什么的查得又很严。”
那么,如果是控制权之争,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呢?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如果中商联取得最后的控股权的话,那么津劝业将在管理上获得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商联2006年就已经是津劝业的二股东,为什么现在在这个时间选择增持,也不排除与天津市国资委的某些情况有关。或许只有这个时间中商联才有必胜的把握。”该私募人士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津劝业的9名董事会人员中,除3名独立董事外,只有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应泽从一人来自中商联。除董事会外的管理层成员构成中,9名管理层只有副总经理杨婷一人来自中商联。
“天津市国资委与中商联有可能达成一致,双方均不再增持。但是由于目前二者持股比例太过接近,也不排除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继续增持的可能。”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
该分析师称,虽然大股东增持,但是津劝业存在的只是短期交易性投资机会。“目前已经累积了一批获利盘,投资者需谨慎参与。”
后市研判
风险增大私募减持津劝业
津劝业的控股权之争,在大盘低迷的春节前夕,成为市场上的一个焦点。
1月6日,津劝业在公告发布当日,津劝业便以每股6.83元的价格封至涨停板。此后的1月19日,津劝业再次涨停。
对于津劝业的控股权之争,国信证券分析师田慧蓝表示,后续双方继续增持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仍存交易性投资机会,但表示风险要大于1月初。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近期一直在关注津劝业的动向。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在其所做的投资组合里还有部分津劝业的股票。
“津劝业第一个涨停之后,我就关注了这只股票,并且买进了。从1月6日,津劝业相继发布的公告分析看,两个大股东是在争夺控股权。但是后来的下跌又让我心里没了底,于是我抛出了很大一部分,手里还留有一部分。”该私募人士表示。
渤海证券分析师陈慧则在报告中表示,增持重组引发的交易活跃会带来交易性投资机会。但在重组事项未明确之前,价值判断上仍给予“中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