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5000亿赤字夯实积极财政

作者:李爱明 吴丽华 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3 22:18:00

摘要:5000亿赤字夯实积极财政

5000亿赤字夯实积极财政


 

 

    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差,而决策层的决心也比期待的还要大。
    2009年财政赤字的规模或将高达5000亿元,远远高于今年的1800亿——这是市场分析人士根据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出的预测。不过,该人士表示,这个预算赤字须经明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才能最终确定。
    12日,财政部有关人士拒绝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对本报表示“不能说”。
    此次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保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分析人士表示,5000亿的赤字规模,只是这种基调下的一个反映。
    12月12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三天,国家发改委即召开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会上强调,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立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其实是5000亿还是6000亿并不重要,按照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赤字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2日,国家发改委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只是反映了目前的状况的确很不好,上面很着急,要千方百计把经济稳定。”
形势逼人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12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张平感慨道。
    而最近几天公布的数据也成为这句话的注脚。10日,海关总署公布,11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滑2.2%,为7年来首次下降,这与10月份增长19.2%和去年增长近26%的强劲势头构成了鲜明反差;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增幅从上月的4%回落至2.4%,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宏观经济从通胀快速转向通缩的危险再度出现;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0.8%,增速继续低于10月份,显示实际消费需求的低迷初步呈现。
    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低迷仍在持续。股市尽管小有反弹,但股民的信心仍然有待加强,市场的观望气氛依然浓烈。
    作为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就是发电量,而这一数据更不乐观。本报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继10月份我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之后,11月发电量较去年同期降幅超过7%。这不仅创下198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而且也是首次连续两个月下降。
    “发电量可以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国民经济的景气情况,它与GDP基本上保持同步运行。”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发电量下降幅度大说明整个经济下滑的幅度也在加大。”
    “经济下滑的速度太快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超出了之前的预期,这正是中央此次大幅提高赤字规模的原因。”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
赤字将达历年之最
    按国际惯例,财政赤字是否超过GDP的3%是衡量一国财政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欧盟甚至将其作为成员国必须遵守的财政纪律。
    我国近10年的数据显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5%以下,即使是在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最高的2003年、2004年,也不过是2%左右。在绝对额最高的2003年,中央财政赤字为3190亿元。而从2005年以后的几年里,这个比例更是进一步萎缩,从2%向1%逐年递减。
    目前较为一致的分析认为,中央将把2009年GDP预期增长目标设为8%左右。这样,即使明年是5000亿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不过为1.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认为,5000亿的赤字规模还是比较可信的。他的理由是,按照已经公布的中央两年投入11800亿计算,每年需要投入5900亿,除去目前的财政结余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的部分,5000亿赤字差不多正好。
    而在另外一些经济学者看来,即使是5000亿也并不激进,中央还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
    “我认为5000亿规模的财政赤字规模并不大,如果形势需要,我认为还可以扩大。”1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按照现在的GDP规模测算,5000亿离3%的上限还差很多。刺激经济增长出手还可以更重一点。”
    据悉,在此前发改委考虑的一份方案中,即建议明年的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为5800亿元。
实际赤字或远超
    在钱袋子急剧放开的同时,另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财政收入日益恶化。财政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3792.4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3.1%,这已经是今年以来财政收入第二个月负增长,而下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已经开始大幅下滑。
    在土地收紧、房地产市场萎靡和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不乐观。
    据发改委11月初测算,4万亿投资总额中,明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按今年四季度的水平估算,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的配套资金总计6200亿元,资金缺口5000亿元;其中2009年配套能力为3000亿元,资金缺口2400亿元,2010年配套能力3200亿元,资金缺口2600亿元。
    如果地方财政跟不上,落实4万亿计划显然是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有消息称,不排除通过中央发债转贷地方的方式解决。所谓转贷,即指中央政府增发一定数量的国债,由财政部以高于国债的利率转贷给省级政府,用于地方建设项目,对到期不能归还转贷资金本金和利息的,财政部将如数扣减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债,必须收支平衡。而如果通过中央发债转贷地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这种方式也曾在1998年至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使用过。
    按照财政部现行统计口径,中央财政转贷地方的国债并不计入中央财政赤字。对此,财政部当时的解释是:因实际操作中转贷地方国债资金全部用于地方项目,由地方逐年归还。这部分资金不属于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因此不再列入中央预算,也不作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处理。
    这种算法是否科学,直至目前还有争议。但显然,如果此消息成真,加上中央转贷地方的国债,明年的实际赤字规模将远远高于5000亿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爱明 吴丽华 陈岩鹏 北京报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