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基层!众部委掀史上最强食品整顿运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三鹿问题奶粉爆发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风暴就此拉开。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除重点查处三鹿外,国内其他包括品牌奶业公司均在检查之中。
“我不认为这是一场风暴,因为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常态工作。”卫生部办公厅一名官员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此前发生的苏丹红、PPA、禽流感等事件,食品卫生部门也制定出相应的应急管理办法,不过本次整顿的级别之高、规模之大、动作之快、波及面之广以及影响之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是创新了记录。
部委尚无收兵计划
卫生部官员所说的“创新了记录”,是有事实根据的。
表现在中央层面上,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以卫生部牵头、有7个部级单位参战的工作组各负其责。在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国务院的这次常委会,不能不说是对奶粉危机的直接回应。
随着应急处置工作的推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无一例外地都在开展奶粉市场的肃清与整顿。
“我们的工作面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渗透,工作重心由奶粉向液态奶渗透。”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所开展的这些工作,目前还没有收兵计划。
卫生部一面派出专家积极开展救治伤员工作,部机关还开通专线电话,将010-12320作为奶粉事件服务热线,监控事态、随时反映。
“农业部已派出的6个督导组,现在根据需要随时调配力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是刚刚成立的部门,该司一位姓钱的官员告诉记者,所派的督导员分别在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新疆6个牛奶生产重点地区,一是调研三鹿事件对奶粉产业的影响,一是协助奶农搞好后续生产。
作为对事故的责任追究,包括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以及该市的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志国等一大批官员,已被革职。对直接责任人,公安机关当机立断,截至记者发稿时,警方已经依法对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刑拘的22人中包括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
事件对现行制度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取消实施8年的“国家免检资格”。先是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品企业,其所获得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资格,一律撤销终止。紧接着,国家质检总局以公告的形式决定,从17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李长江还表示,总结这次污染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考虑修订新的奶粉配制标准。
厂家迎战猝不及防
风暴直扑企业,企业似乎措手不及。
伍先生是三鹿及雅士利的代理商,他原以为只有三鹿出了问题,但在9月13日,也就是国家启动I级响应机制的当天傍晚,他的手机上收到雅士利公司的秘密短信,通知他用现金购买回几个系列的产品,不能惊动商场、超市。以下是通知内容:
400克A金装2段7月20日前的货品;400克金装2段7月28日前的货品;400克新配方5月15日前的货品;400克金装1段6月17日前的货品,以上批号的,请各经销商用购买方式从商超收回,绝对不要惊动商超!
雅士利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因为我们从16日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名单中得知,雅士利的金装婴儿、较大婴儿、幼儿系列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和雅士利公司堪有一比的是圣元,当得知国务院要严查,青岛圣元也迅速反应,要求将山东以及邻近地区的产品尽速下架。结果也和雅士利一样,“圣元优聪”系列的婴儿配方和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共计8个批次的产品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这次检查,没等我们做任何准备,十几个质检员就兵分两路,直奔我们的样品间和仓库。”
北京味全食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与以往不同,这次检查的方向直接指向原料和成品质量。
由此可见,奶粉厂家对自己哪个系列甚至哪些批次有问题,都心知肚明。
而前些年感冒药PPA事件后,众多中国药企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明自己产品“不含PPA”;还有,当“光明”出问题后,众多乳品企业也迅即为自己澄清,但这次,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一个乳企站出来说话。即使是蒙牛和伊利,也只在质检总局发布抽查结果后的第二天,两家利用各自的官网,以“郑重承诺”的形式,回应了几天来市场上的风云。
奶业面临最强“信任审判”
国家质检总局16日公布的检查结果,除了石家庄三鹿集团位居黑榜之首,还有青岛圣元、黑龙江省完达山、广东雅士利、内蒙古伊利、上海光明、内蒙古蒙牛、上海惠氏等知名品牌也赫然在列。
同样是这些产品,4年前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产品质量稳定,连续抽查合格,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但这次的抽查,30家企业中的22家,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这些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4年后的今天几乎全军覆没。难以置信的是,我国大小乳制品生产企业约有150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但取得婴幼儿配方奶粉许可证的企业只有40多家。
来自国外的压力也不轻松。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已做出推而广之的声明,建议消费者不是不购买“三鹿奶粉”,而是不要购买“中国奶粉”。
显然,陷入集体不信任中的中国奶粉业,已是四面楚歌,
“我们不排除从国外进口奶粉以补充国内的市场需求。”在1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李长江在回答记者的追问时表示,我们的婴幼儿奶粉一直是以国产奶粉为主,这次出现的三鹿事件,对中国的奶业市场和奶粉供应,带来的影响是肯定的。
李长江强调,这次专项检查的109家企业,有问题的是22家,另外80%的企业所抽查的产品是合格的。“所以,对于像伊利、蒙牛这些大的乳制品企业,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整改,使企业达到要求,恢复生产、恢复市场信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