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借壳自救试探IPO开闸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9 22:09: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自A股持续低迷以来,IPO似乎静默了近两个月。然而,近日,ST长运公告称,公司吸收合并西南证券方案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SST集琦也随后启动吸收合并国海证券的程序,相关细节予以公告。
券商借壳上市一时间掀起高潮。
《华夏时报》注意到,此前,监管层对于券商融资态度是鼓励直接IPO,而此次开口放行借壳,适逢国家刺激经济,资本市场前途未卜之时,有晴雨表之称的券商此番高调动作似乎意味深长。
券商借壳自救
近两周来,海通证券的巨量到期解禁股为经历严冬的市场添加了更多悲凉气氛。但是,随着西南证券和国海证券等相继借壳上市及融资融券消息的出台,券商股犹如注入了“兴奋剂”。
11月25日,券商板块异军突起,除海通证券外,其余券商股全线上扬。宏源证券、太平洋、国元证券等涨幅均超过3%。
“在目前熊市的现状下,借壳上市对于券商特别是没有特色的小券商来说,是命运转变的最佳时机。”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借壳相比IPO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费用。西南证券在行业中的排名一般,肯定很在乎这个机会。”
不过,华泰证券分析师詹炜却认为,借壳增发只是对相关券商有影响而已,对其他券商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现在市场失去了经济面的支撑,又面临大小非的压力,资金一般都采取短线操作,追逐一些消息带来的机会,甚至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机会。
“这是券商自救的行为,比起从前来讲。今年的壳很便宜。”一位基金人士更是坦承。券商在市场中的位置确实比较特别,是晴雨表,券商垮下了,会牵涉整个市场系统的问题,包括银行。华夏证券破产的事情尽管过去一段时间了,一旦有些相关消息,市场的恐惧心理仍很严重。
管理层力挺
西南证券借壳的顺利过会可谓“毫无悬念”。
然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曾被证监会在券商融资大力提倡的IPO,如今却出现了借壳潮。
是政策导向有变化,抑或是另有原因?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借壳就只能IPO,可市场现在的资金承受力非常脆弱,券商以后要大发展,不充实资本金是几乎不可能的,IPO也罢,借壳也罢,上市非常重要。”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借壳的时间和成本相对降低,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在IPO尚未正式启动的时候,两个券商借壳融资则是应景之举。”上述人士如是说。
“现实的情况很复杂,明年券商的命运更难熬,今年再不上就更没有机会了。” 西南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只有上市了,才有机会融资,虽然借壳,但后面可以增发等等。西南证券随后的动作很快,有望明年年初登陆A股市场。”
“我们的过会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借壳路已经有两年了。不过说到底,都是公关不到位的缘故。太平洋证券后来者居上,能力可见一斑。”上述人士调侃道,目前,所谓的“一参一控”硬伤解决得差不多了,才会获批。
“从2008年三个季度来看,上市券商盈利下滑是非常明显的,太平洋是连续三个季度亏损,还有两三家券商三季度(单个季度)盈利也处在亏损边缘,非上市券商情况肯定类似,上市充实资本金主要是为了券商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也不排除增厚‘熊市安全垫’的可能。”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一语中的。
“不过,从监管层来讲,管理层对券商的支持也只能仅限于加快审批速度、流程,至于业务的基本要求,应该不会有所改变,回过头看熊市-牛市-熊市这几年监管的变化,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这也是行业健康发展必须的。”上述分析师如是说。
此外,本报记者进一步注意到,融资融券的渐行渐近,更是助券商股“一臂之力”。从某种意义上看,券商股的活跃对于后续行情转暖或继续推出利好政策似乎有预见意义。
11月26日,市场在降息利好下冲高回落,中信证券午后带动股指快速反弹,大智慧数据显示其单数全天翻红,并且带动券商板块居涨幅第一。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是利好,可以增加利息收入,可以放大交易量,增加券商的佣金收入。”西南证券行业分析师李群芳分析指出。
IPO开闸热议
在一些人士看来,西南证券等券商借壳上市和上海电气换股吸收合并的网上路演似乎并不直接涉及融资。
然而,随着济南钢铁等上市公司增发、定向增发的接踵而至,30多家公司“过而未发”透露出的焦躁,不免令市场产生“借壳潮颇有IPO投石问路之感”,而坊间关于IPO开闸的热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民族证券行业分析师宋健告诉记者,借壳上市是券商的历史问题,对市场IPO影响不大,特别是目前市场仍以弱势为主,监管层会谨慎为之。
“其实并不难得出结论。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IPO长期停止肯定是不正常。但目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基本没有,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发债等其他方式予以支持。”某基金人士一语中的,“中国建筑等大盘蓝筹上市短期看希望不大。”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