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创业板如何流水不腐?

作者:吴君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24 18:56:59

摘要:创业板如何流水不腐?

吴君强

   小时候有一道数学题,说一个池子有两个管子,一个输水,一个放水,如果两个管子同时开闸,问什么时候池子才能灌满水。长大了,觉得这道题出得很愚蠢,为什么要一边输水一边放水,不是纯粹浪费吗?再后来,在生活中接触到实际例子,才知道有输有放是必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游泳池,水不停循环,泳池才能卫生洁净,所谓流水不腐。
    同样,一个富有流动性的市场,保持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维持整个市场的高质量运行,但如果只进不出,单向流动,市场缺乏甄别优劣的能力,最后只能是死水微澜,成了一个大染缸。
   对于创业板来说,做一个流水不腐的清水池,还是死水微澜的大染缸,关键在于其退出机制是否完善,能否得到充分的执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
    深交所负责人近日表态,创业板退市制度今年难推出,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这被业界认为是管理层拖延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重要表态。此后,深交所虽再次表态,创业板仍将“直接退市”,但这不能减轻业界对退市制度难产的担忧,深交所决心挺大,但压力更大。
    压力来自何方?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各种明规则与潜规则,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难产,是中国资本市场典型病灶的再表现。中国虽有退市制度,但真正退市的公司少之又少。
    首先,上市名额审批制,公司上市成本巨大,退市成本当然就不低,这一点创业板和主板没有区别。
    其次证券市场中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各级政府出于各种理由,维护本地上市公司利益,不惜各种成本“保壳”,所以我们经常能看见*ST公司在濒临退市的那一刻,总能得到政府的财政拯救,公司还是那个烂公司,利润一夜之间从负到正,创业板国企较少,但各种创投公司和股东中,仍不乏官方身影。
    也正是有了中国式的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成风,爆炒重组股是最热门的题材。壳资源的怪状,也将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层甚至是地方政府捆绑在一起,政府其实是以信誉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背书。
    中国的创业板推出仅仅一年,舆论负面评价偏多,一是公司的高估值其业绩无法承担,二是财富效应的极度膨胀,创业板高官们纷纷辞职,为套现做好准备,坐等解禁那一刻的到来,一夜暴富。
    在淘汰机制没有建立之前,创业板的高估值将成为常态,打着新兴产业的旗号,又没有退市的风险,这场高估值游戏永远就有人接棒,也正因此,高管的套现也将成为常态,价格过高则减持,低则增持,价格是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认同的唯一标准,现在创业板价格如此之高悬,透支了若干年的业绩,抓紧时间减持对于高管而言,确实是“明智之举”。
    所以,市场症结的关键永远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在于造成价格扭曲的机制,如何矫正是最为迫切的问题,创业板如能真正实现“直接退市”,将顺利化解当前创业板的主要风险。
    在各国资本市场里,创业板退市是家常便饭,统计显示,2003-2007年,纳斯达克退市公司数量为1284家,而同期该市场新上市的公司数量为1238家,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了上市数量,日本、加拿大、英国的创业板退市数量虽然不及上市公司,但退市公司数量与新上市公司数量之比均超过50%。由于制度设计不同,东亚地区创业板退市率要低于欧美,但日本、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的创业板退市率都超过2%。
    我们乐见深交所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决心,创业板如何退市、具体的操作方法由深交所来制定,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真正下决心的是证监会。
    创业板退市制度能否顺利推出,将是检验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层走市场化道路决心的一块试金石。
(作者email:cnai422@yahoo.com.cn)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