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港股午后上演大逆转

作者:吴君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2 22:24:00

摘要:港股午后上演大逆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君强 北京报道

    风云突变的午盘行情再次上演。
    21日,港股受美股前一交易日跌势的拖累,恒生指数低开480点,整个上午,行情波澜不惊,A股同样低开低走,到上午11点半收盘,上证指数跌破1900点关口,最大跌幅近4.8%。
    12点零5分左右,恒生指数突然飙升,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上涨,截至12点半收盘,上涨716点,报收13015点。
    “港股怎么了?有什么消息?”分析师们互相打听,与此同时,各种传言开始流传:“证监会和央行等相关部委重要人物今日参加研讨会”,“将设立平准基金,起始规模3000亿以上,投资方向主要是沪深300指数内的蓝筹股”,“降息54个基点,降存款准备金100个基点”,“管理层批准中投、汇金购买H股”,“管理层将出台细则规范H股回购”。然而,这些传闻最后都未予以兑现。周五下午,财政部、央行、证监会三部委的新闻处都分别否认了平准基金发布会的传闻。
    你方唱罢我登场,半个小时后,同样的强悍行情在A股上演。受港股提振影响,上证指数在开盘1分钟内拉升80点,随后,在保利地产、中粮地产等地产股的带动下,A股在13分钟之内翻红。
    而港股在下午2点半开盘后开始调整,最终的涨幅为2.93%,报收12659点。H股指数成份股中涨幅居前的是中国建材、马钢股份、上海电气、鞍钢股份、青岛啤酒及海螺水泥,全日分别上涨23.71%、14.97%、13.30%、9.34%、8.16%及7.68%。中国银行收盘报涨5.9%,交通银行涨幅为6.04%。
    受港股的拖累,A股在尾盘再次染绿,上证指数收跌0.27%。
    日本股市午后逆转收高2%,结束此前连续三日下滑的走势,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股市的当天涨幅也超过2%。
     “周末不出利好,下周一A股低开低走,周末出利好,A股也是高开低走。”著名财经评论员笔夫判断说,当前A股反弹幅度较大,后市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仍令投资者感到担忧。美股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跌逾5%,并一再创出5年来的收市新低,港股也逐渐逼近4年新低。香港的分析师普遍预测,港股的底部在9000点-10000点之间。
    近两周,受中国政策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影响,A股持续活跃,近两周的涨幅超过13%。而这两周内,受美股的拖累,恒生指数的周跌幅分别为4.5%和6.5%。
    一涨一跌,让A股与H股的估值明显拉大。根据WIND统计,截至11月21日,55只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股票中,A股与H股的比值小于1的,仅有中国平安和海螺水泥,比价分别为0.94和0.96。比价在1-2之间的股票有17只,剩下36只股票比值超过2,即A股的股价比H股贵一倍以上。其中中国石油A股为11.54元,而H股仅有5.57港元,中国石化的A股为8.42元,H股仅为4.39港元。
    “港股明显估值过低。”资深分析师李世彤告诉记者,H股的过低估值正在拖累A股,H股如果继续下跌,A股难以独善其身。
     “这个时候港股中的内地上市公司跟随外围股市非理性调整的现象并不合理。”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告诉记者,考虑到中国经济相对于全球其它经济体而言,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并未完成,中国刺激经济的措施有非常大的空间,政府出台4万亿等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侧面表明中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目前市场最为缺乏的是信心,如果中投公司能够直接买入一些被严重低估的港股,那么不仅可以对市场信心起到有力的拉抬作用,而且还可以借助港股的拉抬,间接利好A股市场。”黄祥斌说,这样,一方面,中投公司可以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股票,防范了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对促增长、保增长的经济目标实属一举两得之举。
    港股私募人士中秦则向记者指出,中投购买H股并非不可能,但更为可行的方式是鼓励H股大股东回购股份,以树立市场信心。
    当前,中国石油、中国铝业都在进行H股回购,中秦认为,管理层可以出台关于H股回购的细则,放松回购条件。
   “如果管理层出台对香港股市的利好措施,从小的方面说是围魏救赵,帮助A股企稳,从大的方面说,也是在争夺市场的定价权。”中秦也表示,当前H股的价格明显偏低,因为香港股市的定价权仍掌握在国际大行手中,来自西方市场,“中国应该利用这种金融危机,逐步掌握香港的市场定价权”。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