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一位三板投资者的维权足迹

作者:金水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02 21:13:20

摘要:一位三板投资者的维权足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水 北京报道

   记者初识张资源是2009年10月,见面谈得最多的话题还是证券的法律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今年68岁的张资源已快步入古稀之年,退休以后本应该在家养老,但他仍然为维护投资者权益四处奔波,先后十次北上南下,调研了18家退市公司。6月28日,张资源作为三板投资者代表被邀请到《华夏时报》举办的首届场外市场论坛发了言。
    退市公司早已成为资本市场遗忘的角落,轰轰烈烈的新三板扩容和场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让沉寂多年的老三板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目前有100多万主板投资者随着退市公司进入到老三板,张资源就是其中之一;老三板正式的名称叫代办股权转让系统,2004年为解决主板退市公司和两网公司(STAQ法人股和NET法人股)无法交易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推出;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推出,俗称新三板。
十年长期投资换来股票退市
    张资源1961年入伍,炮兵工程学院毕业,后来随夫人从南京军区转业回到上海,张资源成为北方工业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退休前在公司负责清欠,接触了大量法律问题,2002年正式退休。第一次接触股市是当初买认购证中签英雄金笔和耀皮玻璃,开始进入股市,张资源从二级市场买入了南洋航运,希望做一个长期投资者,结果南洋航运出现亏损,股价连续大跌,张资源被套牢又逢低补仓。
    “当时,感觉企业出现一些亏损是很正常的事,过两年也许就好转了。”张资源说,但他没有想到上市公司已经被大股东掏空了,直到退市摘牌前,张资源仍然有18万股的股票,85万元的全部身家都押上了。
    1996年4月,成功系进入南洋航运,受让海南省航运总公司所持3900万股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从1996年到1999年,大股东掏空南洋航运5.6亿资产,并让上市公司背上了4个亿的债务,严重资不抵债。2002年5月,南洋正式退市,成功系主要负责人被送上法庭,因虚增收入、与券商合谋操纵股价和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受到处罚,但张资源并没有得到赔偿。
    退市之后,张资源持有的南洋股票三年之内找不到地方可以交易,直到2004年5月,代办股权转让系统开通,此时,南洋股价只有两毛钱,巨额的账面损失严重影响到张资源的生活,自己不敢告诉家人,每天度日如年。
    但是,此时主板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改和清欠仍然让张资源看到一线希望,好不容易熬到主板股改清欠接近尾声,本以为该轮到三板公司股改清欠了。2007年,张资源找到上海证监局询问三板股改清欠的事,得到的答复让他如雷击顶,这才知道没有人管三板了。在多次沟通中,他还发现了自己在法律上的短板,这位倔强的老头从此开始收集了所有关于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潜心研究,成为了证券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
    “很多投资者的遭遇都一样,十年了,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关键的问题还是政策,没有政策给退市公司一条生路,优质资产就不敢注入,投资者的利益也没有保障。”张资源的心愿就是老三板公司应该参照*ST暂停上市公司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破产重振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两网公司资产质量还不错,但粤传媒走的是IPO上市,新三板的久其软件等公司也是通过IPO上市,并没有转板上市之路。
    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张资源拜访了浙江、海南、湖北和陕西四个省的证监局,向他们反映辖区内的三板公司现状和问题,先后调研了18家退市公司和两网公司,7次前往海口。在张资源看来,未来场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考虑新三板扩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应该对老三板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解决,给老三板公司一些政策和出路,保护100多万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权益保护缺失背后
    退市公司投资者的悲惨命运激励了张资源,他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而奔走,并得到三板投资者的支持,逐渐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维权代表。
    投资者保护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尽管新的法律法规有了这方面的规定,但有关的赔偿机制并没有建立,至今也没有投资者索赔的案例。
    张资源对每家退市公司都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资者的遭遇都差不多,被大股东掏空、违规担保、虚假上市和财务造假等证券违法犯罪导致资不抵债而退市,退市前也没有进行清欠;如今,退到老三板的生态股份,也就是当初主板的蓝田股份,就是一个最著名的造假案例,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尽管有一些实际控制人受到法律的惩罚,还有不少人已经携款潜逃海外,但中小投资者权益侵害没有得到赔偿,他们成为退市公司最大的受害者。
    “上市公司大股东任意掏空资产和造假,甚至卷款潜逃,而投资者却要承担买者自负的责任,这非常不公平。”张资源说。
    张资源很担心的是,上海正在筹建国际板,中国投资者的保护体系如此脆弱,跨国公司到中国圈钱后,国内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怎么办?这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面临的新难题。
    正因为有了这次失败的投资经历,张资源对开设创业板账户非常谨慎:“我去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开户,他们给我一份格式化的合同,强制性要求按照风险提示抄一遍,承诺风险买者自负,这样,创业板账户直到现在也没有开通。”
    张资源很明白上市发行审查主要是书面材料,也没有听说哪一个发审委委员去上市公司认真调研过,而上市公司造假和犯罪的惩罚成本很低,一旦监管不力,投资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如果还要投资者承担买者自负的责任,无异于又是一场噩梦。
    张资源希望未来场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制度设计应该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而不仅仅是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过去有国企脱困的使命,今天有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都没问题,但保护投资者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