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方案呼之欲出,多地残联提前布局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4-14 10:32:28

大图片
摘要:当轮椅碾过偏见的藩篱,当助听器捕捉到机遇的频率,当双手在键盘上敲出梦想的代码……就业显然已成为赋予残疾人飞翔的翅膀。它不是同情的施舍,而是对生命价值的庄重回应:让每个灵魂都能在劳动中挺直脊梁,让每份努力都能在岗位上收获尊严。

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方案呼之欲出,多地残联提前布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新一轮的全国促进残疾人就业方案尚未发布,各地残联已提前谋划,早早布局。

为高质量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惠残助残政策项目在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的精准帮扶作用,近日,宁夏残联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过政策权威解读、优化服务流程等形式,推动残疾人就业政策精准落地,助力残疾人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几乎同步,陕西商洛市残联印发了《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方案》,部署按比例就业、岗位开发、基地带动、项目扶持等重点任务,助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并提出了2025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770人的目标。

当轮椅碾过偏见的藩篱,当助听器捕捉到机遇的频率,当双手在键盘上敲出梦想的代码……就业显然已成为赋予残疾人飞翔的翅膀。它不是同情的施舍,而是对生命价值的庄重回应:让每个灵魂都能在劳动中挺直脊梁,让每份努力都能在岗位上收获尊严。

微信图片_2025-04-14_095955_662.jpg

政策推动,破冰向暖

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下称《方案》),三年间,各地的积极响应彰显了残疾人就业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过程,凸显了政策推动的力度。

据记者了解,为了完成新增百万残疾人就业的目标,各地残联纷纷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残疾人民生福祉得到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水平得到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能力得到加强,全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的认同不断增强。

以吉林为例,当地围绕《吉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十大就业行动,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完成了制定的工作目标。其中,吉林连年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实施见习补贴、定向招录、就业扶持等9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帮扶措施,为所有吉林省户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问需调查“一人一档”、职业测评“一人一像”、服务方案“一人一策”的“三个一”精细化就业服务,为5358名残疾人学生发放1906.6万元扶残助学金,举办13场省级招聘会、征集702家优质企业的6474个就业岗位,通过精准施策、提升素养、挖潜岗位、搭台对接等方式,实现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就业率三连增,就业率已达91.9%。

微信图片_2025-04-14_095940_295.jpg据记者了解,在《方案》实施之前,尽管残疾大学生毕业当年的就业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却未能跨越90%的门槛。实施之后,全国残疾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在2022年首次突破了90%的大关,并在2023年达到了95%的历史性高峰,所有省份的就业率均迈入了80%以上的高就业率行列。实现残疾毕业生完全就业的省份数量也由实施前的3个增至7个,高就业完成率的省份分布也从东部的上海、浙江、福建扩展至西部的重庆、四川、宁夏。这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力,实现残疾大学生的高就业率绝非遥不可及。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残疾人就业成效显著。

据记者了解,在就业适龄段的持证残疾人群体中,农村残疾人占据了高达78%的比例,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残疾人整体就业大局的稳定与推进。融入当前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对于农村残疾人而言,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实现自身就业梦想的重要契机。

《方案》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支持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持续开展面向农村困难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以及鼓励农村残疾人参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快递物流等产业,并通过加强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项目,向残疾人就业倾斜,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其行动措施的成效颇为显著。其中,“庭院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模式,鼓励残疾人以自家宅院及周边环境为基础,种植本地优势农作物或特色农产品,如当地主打的土特产,实现了就业与家庭生活的和谐共生。

针对“庭院经济”这一模式,各地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本土资源,鼓励残疾人家庭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本土产业,如中草药栽培、草莓种植、河田鸡养殖等,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同时,着力打造属于残疾人自己的特色品牌,构建“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活力与潜力,推动其全面融入并贡献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年行动中,各地残联纷纷以政策创新为引擎,以精准服务为抓手,不断织密就业帮扶“保障网”,推动多种就业形式“齐发力”,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书写了“平等、融合、共享”的民生答卷,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开辟更广阔天地。

微信图片_2025-04-14_100010_101.jpg

多地提前布局

如今,新一轮的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呼之欲出,享受到第一波红利之后,各地残联对于新政早已翘首以盼。

记者从宁夏残联新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了解到,内容聚焦了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补贴、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养老保险补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农村残疾人产业基地扶持等7个政策,针对基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把握不精准、理解有偏差等问题,宁夏残联教育就业工作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纳发改、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基层残联意见建议40余条,从15个方面对7个政策进行系统解析和说明,为基层残联提供了实操性更强的操作指南,有效降低了政策执行偏差风险,提升了惠残就业措施落地效率。

陕西商洛更是提前谋划了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接续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一揽子就业增收项目。

记者从商洛市残联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方案》中了解到,商洛将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主体,培育扶持集中就业单位、助残增收基地、辅助性就业机构和美丽工坊,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加大市、县残保金投入,支持残疾人或重残家庭发展“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定向开展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拓宽残疾妇女居家就业、灵活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基层专委选聘,帮助残疾人或其亲属就近就便就业。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服务供给,提升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和“种养+”就业帮扶质效。

微信图片_2025-04-14_095804_364.jpg

对于跑出了高质量就业赛道的山东滨州,残联将深化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二十条措施》,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就业促进作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持续创设城乡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对期满即将退出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服务。深入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投入220余万元扶持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和机构,稳定残疾人就业大盘,扩大残疾人就业增量。扎实做好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残疾人文创工坊,提升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力。扶持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盲人医疗按摩医保定点与社区卫生中心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齐鲁手创·滨州盲按”品牌。

据记者了解,第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超额完成目标,新一轮方案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