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面临养老金压力,个人金融素养急需提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1-29 13:16:1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居民的养老财务准备带来了巨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1亿人,其中0-14岁人口为2.3亿人,占16.36%;15-64岁人口为9.6亿人,占68.26%;65岁及以上人口2.16亿人,占15.38%。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金“三支柱”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11月27日,由同方全球人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我国由于第二、第三支柱发展还不充分、积累的资产较少,“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总资产规模也较小,未来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养老金资产积累规模较小
今年9月13日,《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的决定》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要求个人重新审视退休储蓄计划。工作年限延长意味着更多时间积累财富,但也需面对更长退休期。因此,合理规划退休财务准备方式至关重要。
但从养老金资产的绝对数额来看,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资产积累规模较小。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约7.8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基金积累达约5.75万亿元,二者加和仅占当年GDP的约10%。
而第三支柱方面,截至2023年,我国仅有6000万人开设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若按账户缴纳上限的12000元估算,个人养老金的总规模只有7000亿元左右,只占当年GDP的0.5%。
“我国个人养老金覆盖面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冯润桓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入水平可能影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通意愿,收入较高的人群通常具备更强的财务规划能力,愿意为未来的养老储备进行投资,经济更发达的区域的个人、税后收入水平更高的个人倾向于缴纳更多的个人养老金,但细看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居民、税后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居民则具有更高的个人养老金理想缴纳上限。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利率不断下降导致长年期的资产回报率低,并且国内非常缺乏长年期的资产,国内长年期的资产只有国债,而国外有很多30年期企业债。但客户习惯了之前的高收益,慢慢降下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导致了一些产品满足不了客户需求。
“为了防范利差损风险,当前保险公司都在产品层面开始寻求转型,向分红险这一方向迈进。”童伯宁指出,这类产品的好处在于风险由客户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客户在享受分红的同时,也有最低保证的收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由于风险得到了部分分散,其投资选择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保险公司可以更多地投资于短期债券,甚至涉足权益类资产,这些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从而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投资回报。
需提高公民金融素养
2024年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但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指数出现了下滑,例如年收入在0-3万元人群的退休准备指数由2023年的5.15下降至4.71。冯润桓指出,这一数据表明,在整体经济环境相对平稳的背景下,部分弱势群体的退休保障仍面临严峻挑战。
报告还提出,金融素养与退休准备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素养是指个人在管理和处置个人金融资产、处理金融事务时所展现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一个人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金融领域的认识水平。这种素养是高效理财和明智金融决策的基石,它使个人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优化金融资源,提升个人及社会的金融福祉,并在经济活动中更加自信地参与。
“随着个人金融知识的提升,其退休准备指数也相应提高。这强调了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养对于增强退休保障的重要性。”冯润桓说道。
冯润桓还强调,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储备需求将显著增加。这为养老金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要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政府、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他建议,政府应更加明晰延迟退休政策,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民对“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和政策的了解。同时,企业也应通过福利宣讲、理财教育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金融素养,为其退休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保险公司则可充分利用个人养老金制度,增强其产品收益的稳健性,提高用户投资选择的灵活度。这将有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推动养老金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国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冯润桓介绍称,受访者普遍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低、流动性偏好高、对于投资收益和财富传承等个性化需求要求相对较低。由于货币基金、短债等金融产品具有以上特征,或将成为更受欢迎的养老金融产品。此外,在收益水平或者流动性水平相近时,受访者普遍表现出低风险偏好,且更倾向于选择养老保险作为养老投资品种。
报告也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完善及养老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主要从产品供给、信息教育两方面加强提升。产品供给方面,报告建议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流动性,例如提供灵活的提取条款、短期保收益或低风险的保本型养老产品。还可通过对不同产品的组合设计,满足不同收入和年龄层的用户需求。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