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炒股,不想放假:中国资产全线大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0-02 14:58:0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在国庆假期前夕,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罕见的放量大涨,投资者们纷纷涌入市场,仿佛接到了某种无形的“炒股指令”,热情高涨到“不想放假”的程度。
“十一黄金周”期间,港股市场仅休市一天,为假期中不愿错过投资机会的股民提供了更多交易机会。
10月2日早间交易时段,港股市场迎来强劲上涨,为10月行情拉开序幕。恒生指数及多个主要股指均呈现显著上扬态势,其中,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科创50ETF,即南方科创板50,表现尤为抢眼,盘中一度飙升超过230%,刷新了历史纪录。
中概股、港股大涨
北京时间10月2日凌晨收盘的美股交易中,中概股集体逆市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盘涨幅超5%。
亚洲地区早盘阶段,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一度大涨超8%。
港股开盘后主要指数也集体大涨,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一度涨超10%。截至13点51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4%,国企指数涨近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缩小至6%。
近期中国资产涨势堪称疯狂,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全天成交超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涨8.06%,深证成指涨10.67%,创业板指涨15.36%,科创50、北证50指数均收涨逾15%。
对于放量大涨的发生,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何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场外的确有很多资金,这个从今年国债收益率一降再降就可以看出,大量资金因为没有出路,且对经济的信心不足,拥挤在了国债交易上面。这些资金,有一部分的风险偏好不高,永远不可能进权益市场投资。但有一部分是可以进股市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预期是否改变了,信心是否真的提升了。
和讯首席投资顾问申睿指出,当前国内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优质品种上,特别是国企、长期投资项目以及具有技术发展潜力和未来估值增长类的企业。这表明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优质企业的发展,为市场注入活力。
申睿提到了“国九条”和“港五条”的推出,这两个政策方向旨在优化市场结构,实现“留强去弱”。即业绩不佳、数据不佳的企业将被调整出市场,而优质企业将得到更多支持。今年IPO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而退市公司数量较多,且未来还有加速退市的趋势。这反映了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洗牌,优胜劣汰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后市,何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本次行情的利好政策来说,货币政策的牌已经打明,财政政策的牌还没有出完,因此政策预期上还有空间。而经济的数据来证明或证伪,需要一个季度,未来当然是可期的。“我认为,未来一部分踏空的资金陆续进入,是存在较大概率的。市场的上行空间,也还有。”
保持谨慎和理性至关重要
面对疯狂行情,有投资者既担心“套牢”,也担心“踏空”。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很多股民对“踏空”的问题表示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股民可能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过深度“套牢”,因此产生了一种焦虑情绪。此外,股民之所以如此焦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尚未充分享受到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
刘春生认为,“踏空”并不一定比“套牢”更难受。因为“套牢”的时间往往较长,而“踏空”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市场后续走出长牛行情,“踏空”的投资者仍有机会通过后续入市来弥补错过的机会。然而,“套牢”的投资者则可能面临更长时间的痛苦,因为他们的资金被锁定在亏损的状态中。
刘春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非常重要。一方面,它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它也应为股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资本性收益。然而,目前股市的财富效应尚不明显,这是导致股民焦虑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市场普涨的状态下,申睿则建议投资者要抓住机会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对于业绩不佳、数据不佳的企业应及时撤资,避免后续风险。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行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投资态度至关重要。
节前最后两日A股减持预告变少
节前最后几天,随着A股狂欢,市场的大股东减持动态出现显著变化。据Wind数据统计,9月25日至28日期间,A股市场百余条股东减持公告出炉,涉及55家公司。然而,这一趋势在随后的9月29日至30日出现了显著变化,首次公告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骤减至仅2家。
其中,中天火箭的减持股东是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减持原因系该基金已进入退出期。城投控股的减持股东是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减持原因系公司财务安排。
“股东自身资金需要和基金到期退出是这一时期内多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的主要原因。”上海酷望资本首席顾问刘刚表示,一方面,部分大股东由于面临个人或企业的资金需求,包括个人财务安排、企业运营资金等,选择在股价上涨期间进行减持,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在完成其既定的投资周期后,需要实现投资回报,因此选择减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来退出市场,这往往会在市场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引发股价的波动。此外,部分减持计划还折射出大股东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以及对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的悲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股东在公司股价底部发布减持公告,可能是在为未来上涨后的减持行为做铺垫,一旦股价真的上涨,大股东就可以直接进行减持操作。”某券商首席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然而,大股东对市场的看法往往并不领先市场,他们的判断准确率也并不高,因此这种减持行为并不能总是准确反映市场的真实走势。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