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华尔街投行看多至3000美元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9-13 18:00:43

摘要:据了解,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上涨幅度已达25.26%。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华尔街投行看多至3000美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继北京时间9月12日夜间国际金价创出新高后,9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再度暴涨,一度冲高至2599美元/盎司。与此同时,白银期货价格也突破30美元/盎司,达到30.39美元/盎司。据了解,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上涨幅度已达25.26%。

受金价大涨影响,A股贵金属板块亦大幅上涨。截至9月13日收盘,赤峰黄金(600988.SH)股价报收于17.27元/股,涨幅3.60%;紫金矿业(601899.SH)股价报收于14.68元/股,涨幅3.38%;山金国际(000975.SZ)股价报收于16.70元/股,涨幅4.44%。对此,创元期货分析师何燚表示,金价暴涨主要原因还是即将举行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导致黄金上涨。

美国通胀压力趋缓

9月13日国际金价继续创历史新高的原因与昨日夜间公布的PPI通胀和周度就业数据有关。美国8月PPI同比涨幅放缓至1.7%,低于预期的1.8%,核心PPI上涨0.3%,略高于预期的0.2%。与此前的数据相比,价格指数的表现与PMI数据表现相呼应。

“虽然总体通胀压力有所缓和,但核心通胀依然存在。同时,美国截至9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略有增加,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放缓,从而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采取宽松政策的预期。市场继续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内至少有一次50个基点的降息且年内整体降息幅度为100bp,美元指数承压下行下,黄金价格再创新高。”光大期货研究所国债研究员朱金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朱金涛表示,此前公布的CPI数据也出现了类似PPI的情况,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5%持平预期,较前值2.9%明显下降,为连续第五个月放缓,这主要是受到能源价格,尤其是油气价格下行的带动。但核心通胀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核心服务价格再度出现加速反弹,使得通胀虽然仍旧处于下降趋势中,但难以取得较大的进展。这将会导致降息周期放缓且幅度更小,但不会阻止美联储下周开始正常化货币政策。

匠鑫学院院长许亚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金价在短线上创出纪录新高,除了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有关外,也与欧洲央行的降息有关。欧洲央行在9月12日将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同时主要融资和边际贷款利率下调了60个基点,进一步坐实了欧美主要央行已经进入降息周期。

不过,许亚鑫表示,当然市场更重要的焦点是转向了美联储。欧元/美元汇率在欧洲央行降息之后不跌反涨,是因为欧洲央行小幅上调了核心通胀预期,年内继续大幅度降息的空间有限。然而,再回到美联储这边,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年内美联储有100—1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与此同时,何燚表示,本周以来美联储处于议息会议前十天的噤声期,美联储的官员被禁止继续对外界就货币政策观点发声。鲍威尔在8月25日杰克逊霍尔会议上明确表态降息,在9月5日的褐皮书对降息也有很强的指引。9月份降息是板上钉钉,只不过目前对降息幅度仍然不确定。

巴菲特后院“起火”

近日一份新的监管文件引发华尔街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文件显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副手、分管保险业务兼公司副董事长的阿吉特•贾恩(Ajit Jain)出售了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持超半数股份。这位73岁的“老将”周一以平均每股695,418美元的价格抛售了200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A类股票,总计约1.39亿美元。

经过这一轮的抛售之后,目前阿吉特只持有61股伯克希尔哈撒韦。本周抛售的200股,占阿吉特在伯克希尔总股份的55%。目前还尚不清楚阿吉特的减持动机,不过,此次阿吉特出售的股票价格的位置,他确实做到了“高位套现”。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遭遇抛售,巴菲特也在减持美股。对此,何燚表示,9月份巴菲特不断减持美国银行股, 6月以来黄仁勋也在减持英伟达股票份额,美股近期处于高位调整,从个人到股指整体走势反映美股有被减持的迹象。与此同时,8月份以来欧美资金不断流入黄金ETF,8月以来SPDR黄金ETF增持25.31吨黄金。

而5月20日以来SLV白银基金增持白银大幅增加10%左右。这都反映欧美开始注重贵金属投资。回到国内,目前沪金期货持仓并未出现较大变化,前段时间黄金回调,期货持仓反而在减少,不过今年以来国内黄金ETF持仓却不断增加。

此外,美国财政部周四报告称,美国政府今年首次在国家债务的利息支付上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已达到35.3万亿美元。对此,何燚表示,目前美债存量35.35万亿美元,降息会缓解美债利息支付压力,但这几乎是杯水车薪。

何燚表示,未来随着降息落地,美元可能会继续边际走弱,目前对于美元指数跌至具体位置很难判断。在美国财政背负巨额债务,美债增速高于美国经济增速,美国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不断走高,长周期美元指数有走弱趋势。短期美国处于降息周期,欧洲央行也处于降息周期,日本央行表示将根据经济数据调整货币政策,短期来看美元指数也或将承压回落。

许亚鑫表示,一直以来,其坚持认为,通胀的高与低,只是美联储加息与降息的一种借口,不得不承认,在引导和管理金融市场预期这件事情上,美联储的操作十分的专业。那么,美联储不得不进入降息周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他认为,美联储降息关键因素是高达35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

许亚鑫表示,马斯克曾在All—in峰会上发出警告,光是美债的利息支付已经达到每年一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国防预算。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泼天的债务,也非一日之功,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目前高达35万亿美元的债务,其中有超过85%,差不多都是近二十年里产生的债务。

例如,奥巴马执政时期,2009年—2017年,8年间美国债总额从10.6万亿增至19.9万亿美元,增量9.3万亿,平均每年增量11600多亿美元。再比如,特朗普执政时期,2017年—2021年4年间美国债总额从19.9万亿增至27.7万亿美元,增量7.8万亿,平均每年增量19500多亿美元。

再比如,拜登执政时期,2021年—2024年7月,不到4年,美国债总额从27.7万亿增至35万亿美元,增量7.7万亿,按此趋势,至2025年1月,4年间增量创纪录9—10万亿,预计平均每年增量25000多亿美元。许亚鑫表示,如果美联储未来两年之内不进入降息周期,不进行大规模的降息,美联邦政府的财务报表将急剧恶化。

“如果美联邦财务报表出现恶化,最终会导致美债违约,美元信用崩塌,自然也会进一步推动金价暴涨。我们从今年金价持续不断的创出纪录新高,就反向印证了美元信用的逐步崩塌。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尽管美元指数一定程度上也会贬值,但是贬值的速度和幅度就要看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跟进的动作,毕竟汇率的走势具备一定的相对性。”许亚鑫称。

国际金价何时见顶

随着国际金价持续创新高,国际各大投行给出了未来预测。高盛在2024年9月4日的最新报告中指出,黄金有望将创纪录的涨势延续到2025年,继续预期金价将于2025年初触及2700美元/盎司的目标价。并且,黄金是唯一被其明确看多的商品。

美国银行近期预计,未来12—18个月,金价可能会反弹至3000美元。花旗银行报告认为,2024年黄金消费增长趋势向好,可能推动2024年下半年现货交易达到创纪录的每盎司2400—2600美元,极端情况下,2025年黄金目标价格为每盎司2800—3000美元。

“事实上,距离今年年末,仅有三次美联储利率会议,这就意味着,如果美联储要完成市场共识的100—125个基点的降息预期,那么,接下来有可能在11月和12月的利率会议上要大幅降息50个基点,乃至75个基点。毕竟目前市场对于下周9月美联储利率会议的普遍共识是降息25个基点。”许亚鑫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金价大幅上涨,何燚表示,对黄金生产企业和冶炼企业最有利,从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可以观察到,国内产金龙头紫金矿业半年报显示实现利润再增加,山东黄金、赤峰黄金、湖南黄金等企业的营业收入都出现增长,这些上市企业盈利增加,主要原因是黄金大幅上涨,增厚企业利润。

此外,在降息预期不断强化的过程中,美元指数始终处于承压下行的阶段,但何时会见底,这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变化。朱金涛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强劲,或者全球其他地区经济放缓,美元指数可能会继续得到支撑。另一方面,如果全球经济复苏,或者地缘政治风险缓解,美元指数可能会快速下跌。

针对国际金价后期走势,朱金涛表示,从市场反馈来看,投资者对美联储9月降息已基本完全定价,但更想知道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路径,而降息路径的模糊也使得后市上行节奏并不明确,这也令市场异常谨慎,特别是随着美国经济和就业数据疲软,美股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也抑制了市场风险偏好,黄金持续上行意愿偏弱,但除了利多落地外,当前做空的理由也并不充分,预计金价在美联储议息前保持偏强震荡运行。

不过,何燚表示,从短周期来看,现在处于降息周期,而从长周期来看,当下处于黄金大牛市的上半程,黄金仍然有上涨空间。从技术图形来看,当前国际黄金RSI、KDJ显示黄金接近超买状态,不过,布林线处于上轨呈现喇叭口状态,不建议重仓追高。“我们建议回调买入,后续国际金价还会继续不断创新高。预计今年首次降息后会交易对第二次降息的预期,所以,第一次降息落地后黄金回调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帅可聪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