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先后辞别两家保险公司董事长,紫光集团保险板块操盘手王慧轩出局,释放了什么信号?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6-25 10:17:44

摘要:继辞任幸福人寿董事长一职后,王慧轩又辞去了诚泰财险董事长职务。6月21日,诚泰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2日收到王慧轩递交的辞呈,王慧轩因工作原因辞去诚泰财险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该辞任自2024年6月13日王慧轩辞呈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先后辞别两家保险公司董事长,紫光集团保险板块操盘手王慧轩出局,释放了什么信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继辞任幸福人寿董事长一职后,王慧轩又辞去了诚泰财险董事长职务。

6月21日,诚泰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2日收到王慧轩递交的辞呈,王慧轩因工作原因辞去诚泰财险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该辞任自2024年6月13日王慧轩辞呈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王慧轩也辞任了幸福人寿董事长一职,而诚泰财险是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彼时,幸福人寿方面在公告中表示,王慧轩辞职不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行,其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为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董事长的辞任将如何影响公司经营战略等方面的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曾联系诚泰财险相关负责人采访,截至6月24日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王慧轩辞别

出身政府机关的王慧轩在2006年9月进入保险行业,其不仅主导筹建了两个寿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还先后担任中国人寿和人保寿险三个省级分公司的主要领导职务。2009年4月,王慧轩在中国人保寿险总公司,任执行董事、副总裁。

直到2016年7月,时任中国人保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的王慧轩辞职,加入紫光集团,任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彼时的紫光集团并未涉足保险业,而王慧轩加入后开始为紫光集团积极布局保险产业。2017年3月,一份紫光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中青人寿的公告即流出,不过未有下文。

重新创设一家保险公司的路子走不通后,王慧轩开始“曲线救国”。2018年底,紫光集团通过定增的方式,以28亿元取得诚泰财险3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9年6月任诚泰财险董事长。2020年7月,诚泰财险受让幸福人寿控股股东中国信达所持30%的股份,成为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王慧轩获批担任幸福人寿董事长。

但当时的紫光集团业绩已经开始出现下滑,且偿债压力较大。变数也在这之后很快到来。2020年四季度,紫光集团的多只债券违约曝光了公司资金危机。2021年7月,紫光集团开启司法重整,而后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落马。2022年7月,重整完毕,管理层也随之“换血”。而作为重整之前紫光集团派驻在幸福人寿和诚泰财险的董事长,王慧轩的接连辞任也在意料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在王慧轩掌舵期间,不论是诚泰财险还是幸福人寿的业绩都明显得到了改善。先来看诚泰财险,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35亿元、0.2亿元、0.11亿元、0.33亿元,连续四年盈利。2023年,受投资端不振影响,又亏损2.5亿元。

幸福人寿业绩的改善更为显著。2018年该公司巨亏68亿元,几乎创下中国保险公司的亏损纪录。但在2019年王慧轩等人保系高管入主幸福人寿之后,该公司同样实现连续四年盈利。2019年至2022年,幸福人寿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97亿元、5.16亿元、1.71亿元。也同样是在2023年,出现了2.78亿元的亏损。

不过,亏损乃是当下中小险企的普遍状况,究其原因,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权益类投资带来较大亏损。另外,与大型险企相比,中小险企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在产品设计、风控措施和资金募集方面能力较弱,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原副主任李文中亦曾告诉本报记者,除了资本市场低迷,利率持续走低给保险投资收益带来的压力外,保险行业作为一个规模经济行业,当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时,中小公司受到的影响更大。

半数股权被质押

实际上,除了大股东的问题,诚泰财险其他股东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从该公司股权质押、冻结比例就可见一斑。

居于云南一隅的诚泰财险,目前有11家股东,有7家股东股权处于异常状态。其中,并列为第二大股东的有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中,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的26.8%股权全部被质押或冻结,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13.4%股权中半数被质押。加之其他四家股东,诚泰财险合计有半数股权都处于被质押、被冻结的状态。

“股权质押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一般而言,民营保险公司的股权质押更普遍,因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而保险公司股权是质量相对较高的质押标的,质押率比较高,更容易获得高额低息的融资,险资股权质押融资是很多拥有险资股权民营企业的选择。”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雷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若个别股东有过于激进的质押融资行为,会影响保险公司股权稳定性。

李文中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股权是否质押是股东的权利与决定,往往也是股东财务安排需要,一般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但股权质押比例过高还是会对公司产生一些间接影响,股权冻结可能被视为公司股东财务状况不佳或存在法律纠纷的信号,或者是股东对公司经营缺乏信心的信号。这可能对公司的形象和品牌价值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可能进一步导致客户流失、合作伙伴信心下降等问题,从而损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半数股权被质押、冻结会对公司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亦曾向诚泰财险相关负责人致函采访,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这几年,诚泰财险的股权也多次被挂牌转让,最近一次是云南冶金集团在去年12月将其所持有的诚泰财险3.18%股权挂上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底价约1.4亿元,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征集意向受让方阶段。但曾被视作“现金奶牛”的保险公司股权近两年频遭拍卖或公开挂牌转让,尽管标的增多,成交者却寥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符合条件的投资人,已经是稀缺资源。

今年4月,新紫光集团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中谈及“大研发”“大制造”“大市场”以及“国际化布局”方面的布局,当时,王慧轩作为产业公司代表之一出席并发言。

蜕变之后的紫光集团对保险板块的态度,决定了幸福人寿、诚泰财险未来命运,如今,作为紫光集团保险板块操盘手的王慧轩接连辞任两家公司董事长,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