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愿景是“天下无障”——专访阿里巴巴数据工程师郭百岭|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6-13 18:59:03
阿里巴巴数据工程师郭百岭/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优秀案例征集已于5月6日正式拉开帷幕。为全面挖掘近年来为无障碍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典范,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助力无障碍发展的生力军,提升社会公众对无障碍事业的理解和认知,《华夏时报》特别策划“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专题,本报记者将对一系列优秀案例(含人物、机构、企业等)进行深度采访和报道,以飨读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大家好,我叫郭百岭,谐音‘过百岭’,但命运总是如此黑色幽默,现实生活中我可能连一块小小的土坡都难以跨越。”
这是阿里巴巴数据工程师、杭州市余杭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阿里巴巴助残幸福团团长郭百岭最常用的开场白,轻松幽默的一句话让人一下就了解了郭百岭的特别之处。
一岁多时,郭百岭因患小儿麻痹症丧失了行动力,从日常生活到求学,再到工作,郭百岭一直在“翻山越岭”,努力跨越人生遇到的所有障碍。无论是生活、求学还是入职,被嘲讽和被拒绝已经成为常态,“无助感”和“无力感”是郭百岭给《华夏时报》记者讲述过往经历时,提到过最多的关键词。
一次偶然的事件,郭百岭的无障碍意识获得了“觉醒”,他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持续传播“无障碍”理念,身体力行地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在郭百岭的不断努力下,公司为他进行了园区无障碍环境改造,他也开始为杭州市的无障碍环境“找茬”。同时,为了帮助更多人群无障碍出行,一群阿里巴巴公司的志愿者们发起了“轮椅导航”项目,一步步为残障人士“扫清障碍”,他们和郭百岭都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过往遇到的所有“障碍”,郭百岭坦言自己已经“看开了”。“以前遇到的种种困难,也算是我的一种成长经历,现在我会专注于自己。要向前看,立足当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不能被这些坎难住了。”郭百岭坚定地说道。
求学:多方助力无障碍校园生活
2008年,郭百岭是全村高考分数最高的学生。然而,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学校以其身体条件不足以完成大学学业为由,拒绝录取,这无疑是郭百岭人生转折点的第一道“岭”。幸运的是,在中国残联、湖北省残联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的帮助下,郭百岭最终被湖北工业大学录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功跨越了这道“岭”。
郭百岭告诉记者,刚刚入学时的自己,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知道宿舍可以提前申请,入学后宿舍被自动分配到5楼时,学工办的老师立马将自己的宿舍调整至一楼。
“学校一开始没有对待残疾人大学生的经验,我入学后,学校也主动给我反馈了该情况,他们认真耐心听完我的需求后,在教室、宿舍等地方都做了无障碍改造,我很感动。”郭百岭说道。
另外,学校每学期排课表,都会“偷偷”将郭百岭上课的教室安排至教学楼一楼最便捷的地方。“上了一两次课都在一楼的教室,我觉得可能是偶然,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课的教室都在一楼,于是主动询问辅导员,他告诉我,学院主动跟教务处沟通,每学期排课时优先把我的上课教室安排在一楼,希望我上课可以便捷一些,这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帮助郭百岭在大学校园里无障碍生活,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发出了号召,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班上17名男同学“轮值”,每次要上课时,当天“值班”的男生负责把郭百岭从宿舍接到教学楼,课余时间还帮助郭百岭打水、打饭等。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郭百岭大学四年从未缺席任何一堂课,在学业上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入学后,学校考虑到了郭百岭日常生活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不仅将宿舍安排至最方便进出的地方,还主动将宿舍楼台阶改造成无障碍斜坡,方便郭百岭乘坐残疾人代步车进出。上课时如果遇到需要爬楼的教室,班上有爱心的同学也会提前在教学楼下等待,用抬或背的方式帮助郭百岭跨越台阶,到达指定教室。
学校、老师、同学为郭百岭的无障碍校园生活付出的种种,都为未来郭百岭的无障碍意识“觉醒”埋下了种子。
工作:无障碍意识“觉醒”
2013年,郭百岭临近研究生毕业,与同期毕业生一样,郭百岭也面临着找工作的“岭”,但因为身体残疾,他的求职难度大大增加,投出去的大部分简历都石沉大海,即便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后被拒绝已成为郭百岭那时找工作的“常态”。
同年9月,当阿里巴巴集团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校园招聘时,郭百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简历,此前被多次拒绝的经历让郭百岭认为,这次投递简历不过是为自己找工作的过程,又增加了一次“失败记录”罢了。
令郭百岭感到意外的是,阿里巴巴集团面试官并未过多关注他的身体残疾状况,更多围绕招聘的岗位和专业知识进行探讨交流,经过激烈的面试竞争,郭百岭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异的综合成绩,成功入职。“阿里巴巴没有在面试过程中增加额外的一些障碍,反而给了我公平竞争工作的机会。”郭百岭感慨道。
由于残疾人辅具发展越来越完善,郭百岭的辅具也从拐杖更换为轮椅,方便出行的同时,活动半径也被拓宽了。一次在阿里巴巴园区乘坐轮椅出行时,郭百路过一条小石板路,两个石板之间有一条窄小的缝隙,却意外地将他的轮椅卡住了。这条健全人可以轻松跨越的小缝隙,对于乘坐着轮椅的郭百岭来说,是难以跨越的“岭”。
阿里巴巴园区小石板路无障碍改造前后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随后郭百岭在公司内网发帖反映了该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同事的注意,帮助其解决。“贴子是周五下午发送的,周一早上,公司行政部的同事就给我发来照片,石板路在周末紧急做了无障碍改造。”郭百岭表示,这次事件让自己的无障碍意识开始“觉醒”,后续在园区内提出的无障碍改造建议,都得到了公司的及时反馈和改造。
“从健全人的角度来看,很多地方看似没有太大的障碍,实际上对残障人士的出行造成了很大困扰,进行无障碍改造后再次坐轮椅经过时,两者感受有着天壤之别,反映了几次园区内无障碍改造问题之后,行政的同事开始系统思考园区内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同时我也发现无障碍环境改造或者提出相关建议,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郭百岭感慨道。
郭百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对园区内无障碍环境改造的积极态度,让自己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有了更多自信和勇气,他也开始考虑帮助更多残障人士,跨越更多的“岭”。“仅仅在园区内进行无障碍改造,受益的可能只是跟我一样的员工,如果走出园区,去更大的社会环境下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受益的人或许会更多。”
从此,郭百岭踏上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之路,日常出行到商场,景区,市政道路等地方,都勇于向有关人员反馈存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更多残障人士跨越日常出行会遇到的“岭”,郭百岭的同事们洞察到了残障人士出行的困境和痛点,专门制作并上线“轮椅导航”地图,助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郭百岭也代表残障群体,不断为该产品提出建议,让“轮椅导航”地图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导航更加精准。
未来愿景:“天下无障”
“天下无障”是郭百岭的愿景,也是他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宣传“天下无障”,郭百岭甚至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注册的账号都起名叫“天下无障”,发布的视频内容主要以肢体残障人士的第一视角,体验出行、打车、开车、逛公园等日常生活。其中,一次体验无障碍出租车的视频,甚至在某视频平台获得了超过30万的播放量,有不少网友纷纷在郭百岭的视频评论区留言提问,只要知道答案,他都会耐心解答网友们留言的问题。
“在持续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对‘无障碍’不太了解,也不怎么关注,我希望通过‘天下无障’的账号名称,发布无障碍相关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无障碍’的概念。”郭百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还会持续发布跟残障人士有关的视频,希望更多人能够消除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目前,郭百岭在业余时间持续参与公司无障碍出行的相关项目,希望通过精细化地导航,能够让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无障碍走向社会环境。“通过信息层面和软件层面的支持,可以实现信息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也将得以放大,其实很多地方具备了无障碍环境,但是很多人受限于信息获取途径,没有很好地享受到这样的无障碍环境。”
郭百岭表示,当前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提升了很多,物理层面的无障碍不足正在一一改善,心理层面的无障碍,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有些地方没有斜坡,或者挡路了,终究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我们发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协助方,残疾人朋友、老年人等,难以很好地认识到无障碍的概念。”郭百岭认为,真正的障碍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只有真正意识到无障碍的概念,无障碍环境建设才能持续做下去。
“我希望未来每一类人群,都能够在同样的社会环境里,无障碍触达每一个生活场景,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方便自如。”郭百岭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