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抄底国际金融机构 国寿重提海外投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军慧 北京报道
11月11日,“国寿汶川地震孤儿助养项目”合作协议签署新闻发布会上,离职传闻已久的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意外露面,并高调表示中国人寿目前持有约占总投资资产10%的近千亿元现金,将在国内及海外择机投资。
刘乐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根据他们的判断,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显现,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现在都是国寿走出去的好机会,而国寿的海外投资对象会圈定为金融机构。
抄底海外金融机构
一向对海外投资表现谨慎,因而得以避开危机的中国人寿现在蠢蠢欲动。
“目前,中国人寿有近千亿的现金流,将积极抓住包括未来两年在内的各种境内外投资机遇,因为海外市场的‘底’已经显现出来了。”刘乐飞表示。
在另外一家保险巨头平安投资富通遭受金融危机寒流之后,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拓展海外市场尤为谨慎。而监管部门对于险企海外投资的最新态度则是“不会限制”。
中国保监会11月7日上午召开三季度发布会,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监会是不会限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符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并进一步表示:“保监会将指导保险机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稳健地开展境外投资。”
中国人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高调宣布抄底海外市场的。
“根据我们的研究判断,现在是海外投资的好机会,因为这种迹象显示底部已经到来。”刘乐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的根据有以下来源:首先是金融危机以来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已经充分释放,而且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救市就表明了态度,再者是现在全球大的机构投资者都在研究、分析买入的可能,另外,目前一些优良的海外资产有出售的机会,据此我们认为现在正是海外投资的合适机会。”
“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投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去。”刘乐飞表示,“我们会选定投资海外的金融机构。”
一直以来,中国人寿对海外投资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使其未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受到大的波及。其对VISA的投资告捷,让业内对其海外投资的后续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人寿曾在今年3月VISA公司美国上市时,以每股44美元认购了其近3亿美元的股票,而这也是中国人寿除H股投资外首次进军国际资本市场。刘乐飞透露,截止到今年7月,中国人寿已经全部减仓了VISA,平均股价在70多美元。换句话说,中国人寿此笔投资收益几乎翻番。
业内人士介绍,过去中国企业投资欧美一些金融机构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会从政治、法律层面设置障碍,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不让中国进入。现在情况则不同,金融危机使得海外金融机构急需资金,如果中国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些较好的资产和优厚条件,就可以参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
国寿频唱多
中国人寿作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持有大量现金的情况下,最近频频唱多。
10月27日,在中国人寿大厦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中国人寿高层公开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资金可以逐渐入场了。”并进一步表明,中国人寿“长期看好国有银行股”。
在唱多股市的同时,中国人寿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11月7日,保监会公布国务院已经批准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11月11日,刘乐飞就表示,中国人寿正在研究投资非上市股权的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准备等待保监会相关政策的出台。同时还宣布,中国人寿已在基础设施领域选择了很多项目,其中大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有些项目业已上报保监会,其中包括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和一些未上市商业银行投资项目。
不过,就在中国人寿在投资领域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市场却传出刘乐飞欲离职的传闻。
有报道称,刘乐飞已被提名为中信证券旗下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消息人士称,中信集团高层内部已获悉上述提名事宜。
记者致电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被告知“刘乐飞董事长现在不在,有事情请打其手机”。但刘乐飞本人则表示,“对于自己的事不予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刘乐飞目前已是中信证券董事。2008年5月13日,中信证券公布公告称: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收到深圳证监局有关批复文件,核准刘乐飞、杨华良证券公司董事任职资格,至此,该两人正式出任公司董事。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