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四地共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长春、临汾、阿勒泰、临沧分享方法与经验

作者:杨燕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21 17:07:47

摘要:20日下午,大会进行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交流,每个试点地区代表进行10分钟报告,然后由2名专家依次点评,在本场中,长春、临汾、阿勒泰、临沧四地相关领导分享了经验与做法。

四地共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长春、临汾、阿勒泰、临沧分享方法与经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于娜 滨州报道

3月20日—3月22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本次活动以“奋进新征程 激发心力量”为主题,来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创新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与挑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20日下午,大会进行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交流,每个试点地区代表进行10分钟报告,然后由2名专家依次点评。

参加第三场成效交流环节的有吉林省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静,山西省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董凤妮,新疆阿勒泰地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顾明刚,云南省临沧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丙申。点评专家有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白学军、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徐勇。

试点成效交流

吴静表示,2018年底,长春市确定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已摸索出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工作模式。目前长春市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到82.1%。

吴静进一步罗列了相关数据,据其介绍,目前长春市共有中小学校826所,高等院校49所,全部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心理咨询中心,中小学校全部配置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按照师生比1:4000比例,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此外,长春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共是4268家,均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或者购买服务形式为广大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长春市共有精神专科医院1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2家,均开设了精神和心理门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长春市心理服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成立长春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专家组,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囊括各行各业专家,现有成员已经达到754人。长春市还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和梯队,能够提供24小时的心理援助服务。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长春市主要从八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党政齐抓共管,稳步推进四个统一,二是医校强强联合,构建“四位一体”新格局,评选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一共111所,寓教于乐全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资源深度融合,层层织密职工的服务网络。四是服务精准靠前,绘制了重点人群的五化路线图。五是干预特色突出,打造特殊人群的1221新模式。六是基础建设先行,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新动能。七是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八是宣传深入人心,营造了社会共同参与的好氛围。

董凤妮在大会现场同样分享了临汾市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据其介绍,2019年临汾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市,2021年又被确定为5G+心理健康的试点市。试点市确定之后,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平安临汾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强保障,搭平台,优服务,抓队伍,建机制,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格局,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临汾市依托5G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心理服务效率的案例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优秀案例。

董凤妮表示,临汾市基本的做法是“12344”,“1”是建强一个指挥体系,打造坚强有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主挂帅,政法委、卫健委、工信、宣传、教育等14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平安建设目标考核内容,全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2”即发挥两大平台作用,实现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全覆盖,一是发挥综治中心的平台作用,这是贯穿上下,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的重点人群管理全覆盖;二是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联席平台作用,主要是联动多方,实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中小学校,特殊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特殊人群的心理服务全覆盖。

“3”即完善三个信息体系,强化社会心理的治理联动能力,一是搭建全市心理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纵向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平台管理模式,形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连通机制,实现了解各级心理服务需求、矛盾化解进程,指导基层网格员、医疗机构、公安民警、学校老师等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排查。对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实现了由远距离交流向零距离服务的转变,延伸了心理服务的触角,打通了心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研发了临汾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APP用户端,有30余万职工下载使用了用户端,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社会心理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依托第五人民医院和社会心理服务志愿中心,开通了两条市级心理咨询热线,累计三年来一共接听各种咨询热线达到1000多条。

第一个“4”即聚集四类专业人才,壮大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队伍,这四支队伍主要是精神医护队伍、心理咨询师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心理服务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对这些人员在医疗机构,把精神心理科作为市级重点专科,每年给予100万的支持。第二个“4”即建立四大工作机制,提升群众心理健康素养。一是建立心理健康宣传机制,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二是建立事前心理测评机制,在政法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每年开展心理测评,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校园的春季行动,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成长档案,三是临汾市建立了事中、事后危机干预和跟踪服务机制,制定了临汾市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组建了21支市县两级队伍,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写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纳入国家级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方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事中、事后心理危机发生。四是建立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机制,临汾市成立市社会心理服务联合会,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对上联系主管部门,对下管理全市所有的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团体,以及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队伍,促进全市心理咨询行业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顾明刚在大会现场分享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阿勒泰方案。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创新实施五心工程,构建心理安全防护体系,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政绩覆盖率不足1%,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不如1%的阿勒泰方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政治引领,完善体制机制,高位推进民心工程。首先是坚持试点先行,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县市、一所学校、一家医疗机构先行试点,为全地区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是坚持路径引领,积极寻求与专业机构技术协作,印发专门的《实施方案》,细化部门单位的任务,推动了7项指标和19项具体措施的落实。第三是坚持健全机制,阿勒泰制定了社会心理服务阵地建设和运行的管理制度,人才培育等十个配套机制。

二是聚焦自治强基,健全服务机构,全力推进安心工程。首先是坚持中心引领、点面结合,统筹整合行业资源,组建五大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带动乡村站点服务100%的全覆盖。其次是专业指导,串珠成线,成立精神卫生质控组和专业委员会,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建立实践基地,购买社会机构服务等形式加快了本土站点的成长速度。第三是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开通24小时公益心理咨询热线,致力打造雪都心理云平台,平台访客量截至现在已经达到23.4万人。

三是聚焦法治保障,强化人才培养,统筹推进育心工程。一是夯实四梁八柱,通过培训转岗等措施,配备30名精神卫生医护人员,投入资金采购设备,地县两级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发挥了兜底作用。二是筑牢主体框架,阿勒泰筛选了经验丰富的112名干部组建了社会心理人才库,成立了9支87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实践当中本土力量得到了锻炼,成为服务主体。三是注重添砖加瓦,参加国家网络培训,组织干部参加专题培训,有1549名干部取得了相关的证书。

四是聚焦德治教化,丰富宣教举措,合理推进润心工程。一是心理科普宣传全覆盖,开展冬不拉志愿小分队,法治新讲堂等活动,闹心事有人说、有人管的格局局部形成。二是心理健康素养提升,通过实施双月宣教等9项措施,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6%。三是事心双解保和谐,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率成功率得到明显上升。

五是聚焦智治支撑,加强品牌塑造,着力推进亮心工程。一是特色名片逐步叫响,“三抓一打造”逐渐成为阿勒泰地区群众心中的新名片,二是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形成指导委员会、公立医院、社会机构、个人工作室逐步完备的服务梯队和层次。三是防护体系,探索了五项机制,逐步构成心理安全防护体系。

2019年临沧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据杨丙申介绍,试点工作扩展以来,临沧市坚持从心开始、关口前移、预防为先,源头治理,抓系统,建体系,育模式,整合全市各级资源,通过深化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多方参与,举起旗帜,实现心理服务网络全覆盖,初步形成具有临沧特色、民族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

临沧市主要做法是,因地因时因物因人健全工作体系。临沧市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精神门诊,842个行政村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建成率89%。全市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3个健康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成1个名师工作室,成立临沧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支持引导社会组织进驻,搭建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互联共享,引进专家学者带动学科科研发展,培养4857名本土人才,建立人才库,整合各部门、各层级力量充实志愿者队伍,实现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一盘棋。

此外,临沧市因势制宜,全面构筑社会心理防线,逐步实现平台建设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服务形式多元化,作用发挥最大化,社会组织市场化,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心理服务资源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与全社会广泛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临沧市同样做到了因务制宜,与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特色元素,积极开展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探索民族特色的、特点的心理健康宣教特色,开展佤族民族心理认同,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课题研究。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佤族群众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特点,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工具,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解决对策及参考。

临沧市还做到了因人制宜,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感,针对佤族聚居实际,成立心理健康宣讲工作队,进入村寨服务,利用互联网等多渠道进行佤族心理健康我来宣,以当地民族语言精准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浸润更多的阿佤人心田。

专家点评试点做法

四个试点城市交流经验过后,两位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白学军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的观点,一是社会心理服务需要更高的标准,因为人民群众对幸福的追求是不断变化的,要加强规范化。二是社会心理服务,因为有“心理”两个字,服务要讲究科学性,要保密的制度还有很多的原则,大家在工作过程中不能突破。三是社会心理服务跟所有的服务一样,它都是有边界的,社会心理服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不能夸大社会心理服务的作用把它变成万能的东西,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第四个是社会心理服务在方法手段和理念上,能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模式的理论,这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徐勇同样表示目前各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可谓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其看来,在临床过程中,在破除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任重而道远。例如在专业队伍、规范化诊疗领域机构和人员供给方面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一个出校园容易、进校园返回校园难的瓶颈。贴标签容易,摘标签和摘帽子难的政策协调,存在社会、学校、家庭、医疗机构整体协调存在一个大的瓶颈,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二是健康促进和知识的推广,做到位没有?细了没有?深入到人心没有?这也是需要解决的。

徐勇提到,希望国家精神健康中心带着医疗机构与大学,与研究机构,与社会团体共同合作,将临床心理和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并不断地开展一系列的临床和社会研究,真正达到政府搭台,医疗机构做保障的作用。

编辑:冯樱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