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呼吁从三方面着力发展经济心理学

作者:于丽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21 16:59:09

摘要:冯慧君总结试点成效时表示,试点期间,全国80个试点城市奋楫笃行、实干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方法、应用和模式,取得了不凡成就,诸多基层首创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纷纷涌现。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呼吁从三方面着力发展经济心理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丽丽 李贝贝 滨州报道

3月20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拉开序幕。3月21日,作为主办方负责人,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书记市长圆桌对话会上发表致辞。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于新时代精神文明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国残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已开展五年有余,全国已有80个试点城市。

冯慧君总结试点成效时表示,试点期间,全国80个试点城市奋楫笃行、实干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方法、应用和模式,取得了不凡成就,诸多基层首创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纷纷涌现。

冯慧君讲述,为更好地报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就,2023年以来,《华夏时报》社记者先后走进青岛、张家港、宿州等多个试点城市,进行实地调研。

《华夏时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张家港市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蓄积的,贴近基层群众的众多方法手段和丰富阵地载体,聚合到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文化育人、文明润心的特色路径。

宿州市将社会心理服务有效运用于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探索提炼出了六种从“心”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和措施,因材施教,趟出了一条宿州模式+平安建设、宿州模式+产业化的新道路。

青岛市城阳区推进基层、行业、专业三大服务网络建设,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构建社会心理15分钟便民“服务圈”。

“这些城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强化运营提升效力,给我们的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慧君表示,“毫无疑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城市发展、提升精神文明,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心’力量。相信其他试点城市同样在勇毅前行,在建设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的征程中走在了前头。”

冯慧君表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模式,是中国智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于新时代精神文明,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冯慧君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当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广袤沃土。未来,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仍会续写带着中国泥土芳香、活力满满、热辣滚烫的中国故事。

经济心理学要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冯慧君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过五年多试点的探索与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厚植沃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守正创新。

同时,他还提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要适应新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要求,在心理学经济和经济心理学方面要加强研究和探索,通过发展经济心理学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发展心理学经济促进心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冯慧君表示,企业社会心理服务的内容,是经济心理学的重要组成,旨在帮助管理者解决与人际有关的管理难题,帮助员工解决与工作绩效有关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升全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同时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冯慧君呼吁,专家学者要不断深入企业一线,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企业家要以幸福员工、幸福企业为目标,树立更高远的追求;企业应构建切实有效的企业心理服务体系,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多元化、多维度服务。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备受关注,今年两会期间更是成为热词。冯慧君表示,只要运用好经济心理学,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开拓员工创新思维,一定可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冯慧君还表示,从经济发展层面看,社会心理服务的提升有助于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关于AI人工智能,冯慧君表示,从智能辅助治疗到情感识别,AI为心理学带来了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与此同时,也开启了智能辅助社会心理服务的新时代。但随着AI在心理学领域应用不断扩大,也随之带来一些伦理和隐私问题。如何平衡智能系统的精准度和用户隐私,如何确保智能辅助心理服务的安全性等,这是未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挑战。

最后,冯慧君提出,经济心理学要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研究、借鉴经济领域中的新发展,与时俱进,包容创新,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心理学,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水平。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