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快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2-09 10:36:24
文/刘佳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称,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下阶段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展望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时,《报告》认为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报告》表示,2023年四季度以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持续在负值区间运行,除了受猪肉等食品价格高基数影响,耐用品和服务价格涨幅也偏弱,核心CPI同比由此前的0.8%降至0.6%。通胀根本上取决于实体经济供需的平衡情况,目前物价水平较低背后反映的是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供求恢复不同步。
《报告》判断,通胀根本上取决于实体经济供需的平衡情况,目前物价水平较低背后反映的是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供求恢复不同步。未来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恢复,预计物价总体呈温和回升态势。中长期看,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报告》还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一是投资继续加力。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国债结转使用,以及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额度,将有效拉动防汛抗灾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投资,激发带动更多民间投资。
二是消费稳步改善。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企业营收、居民收入逐步恢复,消费意愿持续回升。当前中国汽车、家电保有量巨大,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足;中国还有约3亿新市民,完善配套制度安排、优化消费金融服务也有助于拓展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市场深度,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三是外贸韧性较强。中美新一轮经贸对话启动,有助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不断拓宽外贸发展空间。
此外,在防范金融风险上,《报告》强调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为此,央行提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同时,央行将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推动其按时满足附加监管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总损失吸收能力,以切实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另外,央行还将积极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风险处置和改革化险工作,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
同时,央行还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健全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机制。最重要的是,央行将推动金融稳定法尽快出台,以防止金融风险累积扩散,保障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汇率方面,《报告》指出,下一阶段,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报告》强调,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编辑:孟俊莲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