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作为职场新人,踏实肯干的“牛”和左右逢源的“鸡”,谁能在职场生存中游刃有余,快速提升?11月8日,由《华夏时报》和肯德基联合主办的“当‘牛’遇上‘鸡’——职场能力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与会跨国公司高管、职场专家、知名海归人士济济一堂,就本次论题展开精彩的讨论。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公关事务和政府关系副总裁王群的发言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王群表示,作为职场新人,只有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才能快速成长。
职场起步从“牛”开始
通常情况下,将千差万别的人才做简单的类型划分,一直是理论研究的拿手好戏,尽管这种划分有时显得过于简单化,但也足以突出说明某类人才的特质。很明显,在职场中,智商高的专家型人才“牛”和情商高的交际型人才“鸡”就是这样的分类。面对主持人提出“您初入职场时是‘牛’型人才,还是‘鸡’型人才”的提问,现场的嘉宾大多数回答自己是一头勤快的“牛”。
王群表示,自己是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进入职场的。“因为当时年轻,什么都不懂,还是想踏实工作。”
尽管在主持人和现场学生看来,向来擅长黑色幽默的奥美集团国内事业群副总经理杨石头和踏实肯干的“牛”相去甚远,但在他轻描淡写的讲述中,还是让现场的学生看到他一个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一步一步赢得事业的成功。“我的经历比较惨。我高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语文全班第一,可是总分倒数第二,这还不是最羞耻的,因为倒数第一是智障。”杨石头笑着说。但是,杨石头的经历也印证王群所谓的“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杨本人做得最牛的一件事就是,放弃一份年薪百万的总经理工作,而甘愿去奥美广告公司做一个小文案。“我是‘牛’。我是很能干活的,我必须这样做,尽管这条路走的非常艰辛。”杨石头坦言。
同样,在智联招聘资深职业发展顾问钟丽岩看来,自己的事业也是从“牛”起步。现在已经是人力资源专家的钟丽岩,大学专业并非人力资源,而是就读于医学院。毕业后,她进入医院做外科医生。面对一份技术性极强的工作,钟丽岩明显感觉到学校学习的东西不够用。“那时我真的像牛一样,一头扑进去学习很多的东西,而且特别渴望能独立工作,顾不到人际关系之类的东西。”
“牛”和“鸡”应相互学习
在同一个职场中,通常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才,这里面自然也包括踏实肯干的“牛”和左右逢源的“鸡”。当一个团队里既有智商高的“牛”,又有情商高的“鸡”,那么“牛”和“鸡”应该如何相处?
2006年智联招聘曾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调查,其中有一项是“最受雇主重视的人才素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名第一的是工作态度,比例达到了53%。这进一步验证几位嘉宾职场起步从“牛”开始的论断。排名第二的是团队合作能力。这就要求同一个团队里,不管是智商高的“牛”还是情商高的“鸡”,只有通力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而得到老板的赏识。
那么,“牛”和“鸡”怎样才能和谐相处,一起进步呢?王群介绍肯德基所在的百胜是一家学习型的公司,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的培训流程,为员工提供基础型、提高型、专业型,以及管理型培训,同时也鼓励员工之间要善于学习。在王群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牛”还是“鸡”,在同一个团队里,一定要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并进行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对此,钟丽岩讲了一个小故事。她曾经放弃第一份医生工作,选择在医药公司做销售。在钟丽岩看来,这无异于“牛”掉入“鸡”群。初期,对于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她来说,主动跟人打交道显得十分困难。后来,她尝试着和“鸡”交往,向他们学习,果然进步神速。“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才,你一定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人家的长处,你最好的能力是把这些长处结合在一起,变成你学习、工作的动力。”
在钟丽岩看来,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都会在中国投资,很多雇主实际上需要的也是复合型人才,不是说“牛”好,还是“鸡”好的问题。“我在私下也会跟员工讲,我需要的是一个萝卜顶三个坑,你只顶一个坑,你就比顶三个坑的人差一点,你获得的机会就少一些,实际上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
从“牛”“鸡”向“鸭子”进化
激烈的竞争下,单纯的“牛”和单纯的“鸡”已经很难生存。在杨石头看来,当“牛”遇上“鸡”的时候,就应该出现“鸭子”了。杨石头以其惯有的幽默表示,鸭子是两栖动物,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岸上,很显然就是上述的复合型人才。而且,“鸭子”兼有“鸡”和“牛”的素质,上面气定神闲,如同左右逢源的“鸡”;下面暗自努力,则更像是踏实肯干的“牛”。
杨石头关于“鸭子”的提法,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章凯的赞同。章凯教授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一个团队中求得生存甚至是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完成由“牛”、“鸡”向水陆两栖的“鸭子”的进化。
章凯建议,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要想在一个团队里做好一份工作,首先必须要认清楚“我有哪些特长是我这个部门需要的”,这是职场生存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二,“我怎么样才能够影响他们,他们为什么对我有依赖,我为什么重要?”第三,就是“我能够跟他们学什么,我能否改变自己。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要想,在这个环境当中,你将来的晋升通道是什么,如果没有通道,可能你就要考虑,这是不是适合你的地方”。
事实上,杨石头和章凯所谓的“鸭子”理论和王群的“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可谓异曲同工。正如王群所言:“单纯的‘牛’和单纯的‘鸡’已经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只有那些善于向他人学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获得很快的提升。”
王群:“牛”和“鸡”要团结协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在一个团队里工作,首要的是快乐,‘鸡’和‘牛’不应该相互拆台,而是应该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创造一个和谐一致的团队。”
作为百胜这样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事业部副总裁,王群认为自己是一个杂家——当过翻译、教过书,作为中国第一代猎头做过8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以后又做过创投,目前做的是公关工作。王群笑言,初入职场时,自己是抱有“牛”的志向,藏着“鸡”的野心。“因为当时年轻,什么都不懂,所以想踏实干活。但是看到人家出头露面还是很羡慕。”丰富的从业经验,使得王群本人对于一个团队如何进行协作显得更有发言权。“在一个团队里工作,首要的是快乐,‘鸡’和‘牛’不应该相互拆台,而是应该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创造一个和谐一致的团队。”
那么,在一个团队里,怎样才能做到“牛”和“鸡”的愉快合作?对此,王群有着切身体会。当年,王群在香港做风险投资的时候,曾经和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风险投资银行CEO有着密切的管理联系。王群注意到,在这个美国同行的银行里面,所有的管理层员工入职时一定要做一个心理测试。尽管做这样的测试每个要花掉2000美元,但该CEO认为,员工应该向所有的团队成员公开自己的性格特征,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在王群看来,这一项心理测试的理论基础在于,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长环境里定性,但是,这一切又并不完全是不变的,人可以通过在和他人的合作中,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完善自己。
其次,建设一个学习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