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点燃残疾学生“希望之灯”,融合教育进入新阶段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5-23 20:49:50

摘要:经过数十年发展,作为推动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崭新方式、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融合教育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成果。5月22日,以“促进融合教育”为主题的康复国际百年庆典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点燃残疾学生“希望之灯”,融合教育进入新阶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1994年,世界上对特殊教育怀有责任和梦想的专家和残疾人组织代表集聚西班牙萨拉曼卡,承载着在全球推动融合教育理想的《萨拉曼卡宣言》由此诞生。

经过数十年发展,作为推动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崭新方式、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融合教育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成果。5月22日,以“促进融合教育”为主题的康复国际百年庆典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在致辞中透露:“中国内地残疾儿童在过去十年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中国东部地区则更早超过该比例。”

在政策、经费的强有力支持下,中国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融合教育体系,残疾人可以进校求学,过去几年间已获得诸多成绩,不过,融合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建设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还有诸多进步空间。

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融合教育体系

截至2021年底,中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全国特殊教育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长142.8%,特教学校2288所,比2012年增加435所,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都建有特教学校。

此次论坛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孙颖介绍,经过1980至1997年的探索期、1998至2012年的推进期,北京市融合教育早已进入升级期(2013年至今)。

孙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3年是一个标志性时间点,这一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整体定位以“融合教育”为发展方向,重点是优化知识体系,同时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以2013年为开端,北京市融合教育开展了三期计划,第一期为融合计划,支持特殊教育,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也配套出台了诸多制度;第二期为提升计划,办好特殊教育,优化融合教育服务供给;目前实施的是第三期行动计划,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一期计划强化优质融合教育资源惠及每一名特殊儿童。”

谈及北京市融合教育主要做法及原则时,孙颖表示主要是多元融合,按需支持,安置方式大概包括完全普通班融合、普通班+巡回服务、普通班+其他班课程、普通班+资源教室服务及普通班+基地支持等五种。她举例,“针对适合功能较好的特殊儿童,可以在普通班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课程方面则是基于普通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做适当教学调整。”

孙颖还透露,目前北京市70%的中小学、幼儿园都正式建有融合教育委员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来保障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益。

除了中小学教育外,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也在稳步发展。2022年,高等教育阶段招收了30035名残疾学生,其中高职(专科)为17644人,本科10703人,硕士生为1520人,博士生为168人。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叶晓告诉本报记者,当前中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中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模式主要有4种。

叶晓解释,一是普通高校招收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学习,招收有肢体障碍、轻度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脑瘫的学生;二是普通高校设立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或开设特殊教育专业,采用“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形式,招收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学生学习;三是一些独立设置的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和成人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举办一些大专班,招收残疾学生;四是通过自学考试等渠道对残疾学生实施高等教育,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面向残疾人士开展高等学历教育。

融合教育方兴未艾

尽管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融合教育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程凯表示,“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中国政府和各级政府在推动融合教育方面持续用力,但是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包括教育观念、理念和教育现代化手段还在发展中,我们的融合教育发展仍是方兴未艾,教育工作者应该冷静地看待融合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快推动融合教育的进程。”

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比较晚,因此融合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残疾人本专科录取人数占全国本专科招生总数的比例约为0.28%。

叶晓认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并向普及化方向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却仍处于精英化教育阶段。他还表示,“从近五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残疾学生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远高于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的残疾人数,说明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接受融合教育。”

叶晓告诉本报记者,在目前残疾人高等教育中,还有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高等院校招收残疾人的专业存在局限性,限制残疾学生自由发展;二是普通高校师资不足,无障碍学习支持不够等;三是特殊教育院校通过单考单招接受残疾学生的办学层次大多集中在本、专科层次,一些院校招收残疾硕士生才刚刚起步,还没有获得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办学资格。

基于此,叶晓也建议,高等融合教育是分层次的融合,根据学生的残疾情况,学习需求不同,提供多种融合学习的形式;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融合首先要做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融合,只有更多的孩子接受融合的义务教育,基数扩大,才能使残疾人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大众化。

“高等融合教育需要普通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面向不同的残疾人群体开设适合他们学习的专业,让残疾学生通过更多融合教育专业走入普通高校;此外,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理论的研究,加强融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叶晓还表示。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