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部署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密集支持,千亿蓝海市场蓄势待发
多辆电动车正在充电。张子鹏/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焦艳丽 李贝贝 北京报道
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此前的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密集支持下,充电桩行业或迎来千亿发展蓝海市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充电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与多位业内专家及企业人士进行探讨,他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记者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配套的充电设施,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将会快速增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现象突出,也显示了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政策密集支持,充电桩迎来发展黄金期
充电站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场所,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十分重要。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此前曾表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520万台,同比增长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为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340万台。
与此同时,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700.3万辆,同比增长90.5%,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903万辆,比上年增加1752万辆。
另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84.2万台,同比增加87.9%,桩车量比为1:2.5。距离国家发改委此前提出的1:1的桩车比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多集中在广东、浙江、山东等局部沿海发达省份,其余省份占比量较少,同时县城、乡村等中小城镇的充电桩数量占比也相对较少,分布上呈不均衡态势。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5月5日,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电网的改造。
此前2月份,工信部等八部门组织开展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鼓励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的目标,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点。
在政策支持下,一个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正在形成。
据西部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700亿元,到“十四五”末将远超千亿元。
招商证券研报也表示,目前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为163.6万根,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充电桩需求量将超过700万根,对应的市场空间达1600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受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充电桩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聚焦瓶颈,着力解决痛点问题
国常会指出,农村新能源车市场广阔,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此外,在许多城市也存在着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充电桩布局不平衡、利用率低的现象,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中有的地区的利用率能达到70%,有的地区利用率则极低。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不足15%,有些部分地区的充电桩甚至成为僵尸桩。
“充电桩的发展没能跟得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首先是因为建设难度大,充电桩的建设涉及到电网建设、用地审批等多个环节,建设协调难度较大,导致项目进程缓慢。其次是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不同厂家生产的充电桩之间不能兼容,这给用户充电带来了不便,也制约了充电桩的普及和推广。再则,充电市场目前被几家大型企业所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也制约了充电桩的普及和推广。”洪勇对记者进一步解释道。
记者在与企业交谈中也发现,目前充电桩的技术壁垒较低,零部件简单组装后即可对外销售,再加之对此的认证标准还不够完善,导致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鱼龙混杂,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
尽管存在着诸多的挑战,但其背后蕴藏的市场也是巨大的。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定规程》(试行)和《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试行)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谈及如何解决痛点问题时,洪勇建议:“一是需加快充电桩用地的审批和管理、降低用地成本、优化用地政策、鼓励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充电桩;二是加强充电桩技术标准化完善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充电桩创新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三是加大财政对充电桩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的建设和运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洪勇建议,完善充电桩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充电服务质量,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建立健全充电桩管理制度,规范充电桩运营市场也十分重要。
张雪峰表示,新能源汽车已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而充电桩则是保障其运行的重要设施,制定完善统一的充电桩标准及规范,进一步加强政府补贴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力度,随着政策及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充电桩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责任编辑:张子鹏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