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信贷规模小利率高,农信社村镇银行改革应靶向哪里?

作者:刘佳 王兆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4-20 10:57:03

摘要:多位受访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银行在涉农信贷投入方面进展缓慢,存在贷款规模小、贷款利率较高等问题。此外,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整体进程还需加快。

信贷规模小利率高,农信社村镇银行改革应靶向哪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见习记者 王兆轩 北京报道

因农而生,伴农而兴,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重组迎来最新监管指导。

4月14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再次提到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农信社和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纾困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致函郑州银行、柳州银行就农村金融改革进展进行采访,截至2022年末,两家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幅均保持较高比例增长,其中郑州、柳州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67亿元和49.13亿元,增幅分别为15%和49.5%。

多位受访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银行在涉农信贷投入方面进展缓慢,存在贷款规模小、贷款利率较高等问题。此外,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整体进程还需加快。

央行于2月3日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末低2.8个百分点。此外,国有大行仍然是涉农信贷的主力军,但普遍存在贷款利率较高的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通知》围绕银行、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任务目标,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强化监管引领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五项工作要求。

在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通知》提到,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大中型银行结合自身优势优点,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支持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重点拓展“首贷户”,将自身县域存贷比提升至合理水平;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专注贷款主业、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

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2196家、村镇银行1648家,中西部地区占比66%,县域覆盖率68%,自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9.6万亿元,其中,90%投向农户及小微客户,户均贷款余额28万元,是信贷“支农支小”的主要力量。

《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开年以来,既有哈尔滨2家村镇银行因被收购而解散。2022年,共有4家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而解散,超29家城、农商行增持旗下共计35家村镇银行股权。

此外,《通知》还提到,银行机构要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特点,在贷款利率、担保条件、贷款期限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政策,发展首贷、信用贷以及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

4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致函柳州银行对农村金融改革进展情况进行采访,该行表示,对于广西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设立有支行的信贷工作进行了专项计划安排,一是单列信贷计划并纳入考核;二是对小微、民营企业等施行10BP-30BP的优惠贷款利率政策;三是针对贷款业务建立优先级通道,加快业务投放效率。

在强化监管引领方面,《通知》要求各银行机构要稳定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农业发展银行和大中型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由当地银保监局结合辖内实际情况确定。

4月19日,郑州银行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银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大力支持涉农主体及小微等客户,通过纯线上、纯信用、非接触式互联网贷款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品种选择。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人808.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28亿元,增幅10.11%;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7.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74亿元,增幅15.00%。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各大中型银行披露的年报来看,多家国有大行涉农贷款余额超万亿元。其中,农行涉农贷款余额达5.53万亿元,工行、建行均超3万亿元大关,工行、建行、交行涉农贷款增速均超20%。

此外,《通知》还提到,大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县域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重点加大对13个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保险投入。银行机构要将新增县域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努力提升县域存贷比水平。

改革“加速”

农信机构一直是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2022年以来,农信社及村镇银行改革路径已基本确立,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按下“加速键”。

当前,针对农信社改革讨论最多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成立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成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成立金融服务公司和成立农商银行控股公司。

其中,成立联合银行和农商银行控股公司的模式较为主流。

“成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的改革成本相对较小、操作相对简单易行,是最切合实际的一种方式。”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成立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是股权关系最紧密的方式,而成立金融服务公司的模式则最为松散。

2023年,各省银保监局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加快村镇银行重组。例如,河北银保监局指出,已指导省联社制定改革方案,确立改革模式,150亿元政府专项债补充农合机构资本通过审核批准,将在全国先试先行;河南银保监局表示,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完成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组建工作;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指出,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工作;而新疆阿克苏则是选择了成立统一法人农商行作为改革模式。

“统一法人模式为‘自上而下控股模式’是通过自上而下控股的纽带来联结不同的基层机构,本质上属于合并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指出,联合银行模式为“自下而上参股模式”,本质上属于“小机构+大平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理念,在该模式下,小机构和大平台独立运行、自担风险,大平台仅为小机构日常经营提供服务。

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市、区)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湖北、江苏、山东、江西、湖南、广东、青海、宁夏。

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则是通过主发起行定向增发、收购其他法人股东股份等方式增加持股比例,被吸收合并的村镇银行改建为发起行的下属支行,也是自上而下多部门鼓励支持的方式之一。

自2021年起,多地监管部门陆续建议主发起行增持村镇银行股份,持股比例不低于50%。近期,部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又收到监管部门建议增持村镇银行股权至100%。

“预计2023年农信系统改革将全面实施,城商行、村镇银行将加快重组合并,村镇银行数量将明显减少。”董希淼表示。

2023年开年,黑龙江银保监局同意哈尔滨银行收购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和延寿融兴村镇银行,同意两家村镇银行因被合并而解散,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由哈尔滨银行承继。

谈及如何进一步妥善化解地方村镇银行风险,董希淼指出,下一步应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应加快落实,尤其是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要加快组建,更好地提升村镇银行规模化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投资发展村镇银行意愿较强、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的城商行、农商行,应给予一定的激励。

业内人士表示,农村信用社除了在改制过程中积极化解风险外,还应积极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减少资金损失和占用,盘活信贷资产。在深入各行业、企业清收过程中,农信机构还可以及早发现更多的问题企业和潜力优质企业,继而为调整信贷政策、提升风控能力创造更好条件。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