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董事长仍失联,国元证券业绩双降,自营投资收入骤减七成「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前董事长目前仍处于失联状态,国元证券2022年成绩单近日“出炉”了。年报显示,国元证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下降12.58%;归母净利润17.33亿元,同比下降9.24%。
值得注意的是,国元证券自营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9.83%,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8.92%。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并发函给国元证券询问业绩问题,国元证券相关人士回复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22年末,140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38%,净利润同比下降25.54%。国元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虽双降,但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前,国元证券前董事长蔡咏被曝出失联的消息,截至3月29日,《华夏时报》记者拨打蔡咏个人手机号码时仍未接通。
自营业务大幅下滑
据悉,国元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境内)主要为母公司开展的证券买卖业务,以及国元股权公司和国元创新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分别开展的私募基金跟投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2022年,国元证券实现自营投资业务收入4.55亿元,同比下降69.83%;发生自营投资业务成本1.44亿元,同比增长39.18%。成本高,收益低,使得国元证券2022年利润大幅压缩,去年实现自营投资业务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了77.85%。
同时,国元证券2022年境外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8.69%,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要为香港子公司对已到期未兑付债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所致。
此外,2022年证券信用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减少56345.84万元,公司表示,主要系上年同期股票质押业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较大,本年部分股票质押、双融违约项目收到回款,相应冲减前期已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国元证券发布的《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显示,公司未发生新的追偿事件,但延续的诉讼事项较多,公司已根据诉讼事项胜诉的可能性和预计可回收性,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据年报披露,国元证券2022年新增或有新进展的涉案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达7.5亿元。其中,享有优先受偿权却踩雷了*ST大通的股票质押项目诉讼涉及金额为3.84亿元。
员工薪酬下调
年报显示,2022年末应付职工薪酬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20%,2022年初应付职工薪酬2.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26%。从去年初至年末,应付职工薪酬这一指标比重减少了0.06%。同时,年报显示,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3964人。
2022年10月27日,国元证券修订了《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激励实行递延支付,在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束当年、次年及第三年分别兑现50%、25%、25%等。
从2022年国元证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看,董事长、总裁沈和付去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8.38万元;副总裁胡伟去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76.67万元。
2022年以来,包括招商证券、方正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薪酬成本均有所下降。
如何看待券商降薪潮?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券商的业绩与员工薪酬的市场化程度都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两者都与市场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业绩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疫情以来资本市场活跃度下降,行业分化加剧,大部分券商业绩与员工薪酬增长乏力,再加上之前暴露出的行业薪酬与社会薪酬水平差距过大事件等影响,出现多家券商应付职工薪酬降低的情况。
前董事长失联
今年3月中旬,市场传出国元证券前董事长蔡咏失联,有媒体称其被当地省纪委带走调查。
据悉,蔡咏曾参与创立国元证券,退休前担任国元证券董事长一职,2020年1月14日于公司董事会换界退休。公开资料显示,蔡咏于1993年进入国元证券前身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2001年参与创立国元证券,担任公司总裁;2012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
国元证券相关人士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由于蔡咏离任较早,所以目前不清楚蔡咏的情况。且前董事长蔡咏已退休三年多,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
当前,国元证券由现任董事长沈和付带队。2022年报显示,现任董事长沈和付自2022年12月16日上任。资料显示,沈和付获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安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法律部科员、总经办经理助理,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法律顾问室副主任,沈和付现任国元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兼任国元国际董事、长盛基金董事、安元基金董事长。同时,沈和付也是国元证券股东单位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委委员。
国元证券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沈和付担任董事长之前,在国元证券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当前,公司已设立执行委员会,为公司最高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财富信用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机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国际业务六大业务委员会,简政放权以提升经营决策的专业性与决策效率,压实责任以强化管理人员对业务发展的约束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