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退役军人听力健康如何保障?专家:及时筛查和验配助听器可有效干预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03 18:52:48
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老年退役军人朋友,不要等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了,再去干预。听力下降在中度以上,该戴助听器就戴助听器。当听力下降超过了一定程度时,可能就要考虑使用人工耳蜗了。”这是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龚树生对老年退役军人的建议。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退役军人数量达5700万人,并且每年以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退役军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一直是政府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老年退役军人,过去因公或因战,而导致听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听力下降给他们的生活添了许多麻烦。
2月28日,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了“老年退役军人听力健康关爱行动”合作签约暨公益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旨在倡导听力健康理念,凝聚听力领域优质资源,致力于为全国范围内的老年退役军人群体提供医疗健康公益服务。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指出,军人把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国防建设、大灾大难面前他们冲在最前边,他们退役了,理应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希望通过这次项目可以让退役老兵更好地聆听、更好地享受生活。
“老年性耳聋”系听力致残首因,需及时干预
《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我国老年听障患者约占老龄人口的三分之一,总人数超过20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听力障碍的比例为11.4%。
根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老龄化和噪声是最主要的两大致聋因素。
其中,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中,老年性耳聋居首位,占比为51.61%。另外,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慢性疾病,也会对老年人的听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若听障程度太严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将受到恶劣影响。在出行中,如果听不见喇叭声,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为听不清,老年人会减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产生性格孤僻、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引发阿兹海默症。
而军人由于职业原因,容易长期暴露在没有听力保护的噪声环境中,各种突发性的爆炸声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老年退役军人一旦发现听力出现问题,就应该积极干预和治疗,并配合使用听力辅助设备对进行听力补偿。
每年将为万名退役老兵护航听力
及时有效地进行听力筛查,并配合使用助听设备,可以避免听力损失过重,是干预听力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往往认为听力下降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引起太大重视。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和购买听力辅助设备所需费用较高,对于经济困难的老年听障退役军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正是关爱老年退役军人听力相关公益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不仅可以推动听力健康理念的普及,还可以减轻老年听障退役军人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获得专业的听力健康关怀和支持,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及时治疗听力疾病。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在2021年就发起了“老兵听力关爱行动”,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到了第三期,帮助了在济南、石家庄、长沙等地的老年听障退役军人重回“有声世界”,提高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
记者了解到,助听器作为最常见的听力辅助设备,其中包含了不少“学问”。例如,它可以放大周围环境的所有声音,但如果残余听力太少,或听力损失太严重,助听器的声音放大效果也会大大减少。
“耳朵里面有热气,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的体外机时间长了以后,助听设备还会受潮。”龚树生称,因而活动现场,捐助企业和基金会代表为4名退役老兵赠送的保护助听设备的橙色护理包内,特意配备了保护助听设备的酒精棉球、棉签、干燥剂等。
此外,在嘈杂的环境中,如果助听器无差别放大所有声音,将会对耳朵听力造成二次伤害,此时助听器的降噪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湖南健耳听力助听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晓云表示,此次捐赠的助听器,相比之前捐赠的助听器降噪功能还要好一些,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识别可以放大的声音。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尊重、关爱退役军人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我们对老兵重度以上神经性耳聋的人工耳蜗救助计划也在酝酿之中,同时也希望获得更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龚树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此次公益项目是一个为期五年的长期性项目,每年将为1万名60岁以上老年退役军人进行听力筛查、为1000名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老年退役军人验配助听器。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