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遭遇“寒冬”!高盛首席执行官降薪30%,多家金融巨头大裁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高盛披露文件显示,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薪酬为2500万美元,较此前降低了30%。
据悉,高盛去年的利润急剧下降。对此,公司开始了成本削减行动,并且大幅削减了另类投资,还出现了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行动。
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企业裁员实际上比较常见。大部分美国企业往往都会使用裁员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压力,而不是通过降薪的逻辑。通过裁员来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很多美国企业的惯常做法,高盛的裁员行为也是贯彻了这一惯性做法。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际券商降薪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佳,投行受经济形势影响较为明显;二是因为高盛等头部盈利点着重于国际业务,而近年来,全球投资的保守主义盛行,跨国业务、跨国并购等越来越难做。这也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较为悲观。
高盛降薪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裁员降薪的同时,高盛开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行动。高盛评估了从私人飞机到新成立的技术和消费部门支出等所有开支。
高盛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司的净营收105.9亿美元,同比下降16%,低于市场预期的107亿美元。
从全年业绩看,2022年净营收473.7亿美元,同比下降20%。
具体而言,投资银行业务净营收73.6亿美元,同比下降48%;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净营收133.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其中,股票和债券投资收入分别下降93%和63%。
此外,2022年高盛的另类投资资产由上一年的680亿美元下降至590亿美元,这些头寸包括15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190亿美元的贷款,120亿美元的债务证券,以及其他类投资。
随着华尔街进入寒冬,高管薪酬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美国时间1月27日,高盛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薪酬为2500万美元,其中,基本薪酬为200万美元,可变薪酬为2300万美元,包括了现金股息690万美元和限制性股票1610万美元,这2500万美元薪酬较上一年缩水了30%。
据悉,除了首席执行官,其他“高盛人”也将面临降薪。高盛正在削减年度奖金,高盛2022年度奖金总额预计将削减至少40%,公司大约400名合伙人的奖金甚至可能减半,且职级越高降薪幅度越大。
高管降薪潮也开始在华尔街蔓延。数据显示,2022年摩根士丹利的利润大跌,跌幅超过四分之一,股价下跌超过13%。随之,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的薪酬削减10%至3150万美元,其中,包括了150万美元的薪水和750万美元的现金奖金,以及2250万美元的股票。
不过,同样业绩大跌的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并未遭遇降薪。数据显示,摩根大通2022年利润为377亿美元,同比大跌22%。但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Jamie Dimon) 2022 年的薪酬将维持在3450万美元,其中包括150万美元的薪水和3300万美元的绩效激励薪酬。
全球范围大裁员
近期,包括高盛、大摩、贝莱德、野村证券、瑞信等多家投行巨头都宣布了裁员计划。
据悉,高盛将裁掉3200个岗位,约占员工总数的6.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金融危机以来,高盛采取的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高盛新闻发言人Tony Fratoo近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表示,我们感谢所有员工的贡献,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我们需要为面前的机遇适当调整公司规模。
不止高盛,其他金融巨头也纷纷用裁员应对“寒冬”。在高盛裁员之前,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告知员工将裁员3%,缩减人数约为500人。摩根士丹利也宣布从去年12月起在全球约 82400名员工中裁减1600人,裁员比例约为2%。此外,去年四季度,瑞信启动了2700人的裁员计划,瑞信预计,到2025年结束,公司还将裁掉9000人,换句话说,瑞信集团的人数将从目前的5.2万人减少至4.3万人。同时,日本知名券商野村证券也计划裁掉其伦敦投资银行部门约10%的员工。还有消息称,汇丰正在裁员至少200人。
如何看待高盛这种大规模裁员的现象?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投资银行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于客户的行业。站在服务业的角度来说,如果整个市场发展很好,市场需求很大,企业就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是一旦市场发展不好,下行严重,服务性质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冲击。
江瀚表示,当前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旦不好的话,高盛进行裁员就很正常,2022年,市场上企业并购和新股发行都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自然而然高盛就会遭到一定的业务冲击。
江瀚认为,当前的整个美国就业市场都处于一个相对不好的状态。高盛的企业间并购和新股发行受到冲击,其实代表的是美国科技股在2022年都是相对不景气的,在整个市场如此下行和低迷的状态之中,高盛面临巨大的压力,以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团为代表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也在大规模的裁员,并且甚至在大规模退出一些市场,所以对于当前的高盛来说,其一直拖到2023年1月份才进行裁员,其实也是高盛不断选择不断努力的结果了。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华尔街面临着诸多难题,2023年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又面临着深度衰退和硬着陆风险,但逆风而行的高盛自身的策略还是保持了稳定。从年前业界普遍预期高盛糟糕的财报引发的裁员至少在8%,但高盛之后的裁员计划在6.5%,可见高盛对走出低谷重振旗鼓还是有足够信心的。从近年来高盛多次孤身从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的超常表现来看,高盛依旧掌握着欧美市场重量级金融资源,现在断言高盛步入严冬还为时尚早。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