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双城记”落子成渝 58条措施突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力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23 19:27:31

摘要: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

金融“双城记”落子成渝 58条措施突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

12月21日晚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共提出58条具体措施,加快建设立足中国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该《细则》是对2021年12月24日出台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的内容延展。《细则》明确了八项任务,涉及加快培育法人金融机构、探索特色金融服务、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方面面。

在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看来,《细则》出台对于提升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探索特色金融服务领域,都有了明确指向与路径。

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培育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设想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提出要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川渝两地政府印发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透露,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从地理位置看,成渝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

从战略层面来看,成渝地区缺乏顶层的金融资源配置,这也是西部金融中心面临的最大挑战。

目前,长三角经济走廊的上海,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交易所、票据交易所等顶级金融机构,是目前全球公认金融市场门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珠三角经济带有深圳、香港两大证券交易所,加上广州期货交易所,三大城市组成金融矩阵,共同形成国际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京津冀经济区的北京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还汇聚了大量的金融决策机构,同时北交所的设立更是补齐了北京缺乏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的短板,其影响力非同小可。

如今,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已成定局,可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

此次《细则》明确,加快培育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在成渝地区依法依规发起设立证券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技创新企业等申请设立金融控股集团。

“我国传统的金融中心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地处西部内陆的成渝地区在金融领域更多的是销售类的分支机构,相对一线城市的金融机构总部而言能级较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不缺金融人才,也不缺市场,但在金融领域恰恰缺乏一线城市高能级的金融交易所,以及各类金融总部机构。

“本次细则在第一条就重点提到了加快培育法人金融机构,让人倍感振奋。” 刘璐坦言。

西部证券研报也指出,这意味着未来成渝地区可以诞生更多的内外资金融机构,一些券商、基金总部和业务线也可能迁至成渝,这符合国家对成渝地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定位。

成渝共建 求同存异

需要指出的,尽管是“共建”,但成渝两地在金融领域各有侧重,也不乏存在竞争力。

汤继强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上述两地虽然各有不同的历史基础,但在“共建”规划里承担不同的任务,在金融创新上资源禀赋也不一样。

成都是西南的金融中心,法人主体数量、经济规模、存款余额等相对较大。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53804亿元,同比增长12.2%。

重庆则是在总部结算、企业服务、消费金融等方面有一些实质性探索。据央行重庆营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重庆市金融业资产规模达7.7万亿元,同比增长8.6%;重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2万亿元,年均增速12%;科技型贷款余额达4002.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重庆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85家。

汤继强指出,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上,两地可以根据《细则》结合各城特点,把西部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彼此扬长避短、互相协作。

在金融创新上,目前重庆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细则》也提出,加大金融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力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导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规范发展,支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依法合规多渠道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新消费趋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线上消费信贷场景,探索“金融+服务消费”新模式。

这在消金公司研究员看来,无论是在业务还是融资等方面,《细则》都给位于重庆本土、特别是聚焦科技创新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带来了重大利好。

上述研究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科技与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消费金融新的想象空间,行业正朝着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将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此外,在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西部证券研报认为,日本和新加坡都是RCEP成员国,探索成渝地区与新加坡、日本双向投融资,有利于树立RCEP成员国之间金融互动的典范。长期来看,成渝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是未来西部对外开放制高点,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

汤继强表示,整体看《细则》在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助推人民币跨境使用,稳妥创新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都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为构建人民币国际竞争力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