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从野蛮举牌到理性投资 险资举牌银行股发出了什么信号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29 20:46:27

摘要:这是今年以来,险资第5次举牌上市公司,其中4次都是举牌H股。不过,近几年险资举牌次数明显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除了监管趋严的影响因素,股市大幅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令险资举牌更为审慎。

从野蛮举牌到理性投资 险资举牌银行股发出了什么信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作为A股第二大机构投资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能迎来市场高度关注。

继11月22日增持8300万股工商银行H股后,太平人寿11月28日披露,公司于11月25日再次增持并举牌工商银行H股,共计买入8000万股,涉及资金约3.08亿港元。

这是今年以来,险资第5次举牌上市公司,其中4次都是举牌H股。不过,近几年险资举牌次数明显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除了监管趋严的影响因素,股市大幅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令险资举牌更为审慎。

银行、地产股更受青睐

11月28日,太平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通过沪港通从港股二级市场买入工商银行H股股份8000万股,涉及资金约3.08亿港元。

此前,太平人寿曾在11月22日通过沪港通从港股二级市场买入工商银行H股股份8300万股,涉及资金约3.1亿港元。

两次增持后,太平人寿持有工商银行H股43.6亿股,约占该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5.02%。太平保险集团整体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46.36亿股,约占该上市公司H股的5.34%。

以2022年11月25日工商银行H股收盘价3.85港元和同日日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基准,太平人寿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账面余额为人民币约153.93亿元,占该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67%。

太平人寿表示,此次买入工商银行H股的资金来源为分红账户保险责任准备金,公司将此次举牌工商银行H股股票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国泰君安证券张宇团队分析指出,险资此时举牌工商银行,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近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举牌行为响应了这一价值重估的政策导向;二是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下跌,其中国有行H 股在8-10 月间跌幅较大。近期市场情绪企稳、政策表态积极,当下正是良好的增持窗口期;三是工商银行是大行翘楚,最具备价值重估的基础。且H 股估值触达历史新低,对应2022 年仅0.39 倍PB,股息率高达9%,性价比突出。

张宇团队表示,太平人寿本次举牌具备积极的信号意义,将进一步催化银行板块估值修复。险资往往在市场低点加大增持力度,本次举牌释放了明确的底部信号。近期宏观压制因素边际缓解,板块估值已经开始修复。而举牌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坐实估值底。

实际上,太平人寿举牌上市公司并不多,2016年以来,该公司成功举牌的股票仅3只,除了工商银行H股,还有大悦城和农业银行H股。而银行股和地产股也向来是险资的“心头好”。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险企举牌偏爱银行地产股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股票普遍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的特点。另外,保险资金量大,一些“盘子”较小的行业或上市公司很难支撑这样庞大的资金,容易造成交易拥堵,而地产和银行类公司“盘子”大,更容易容纳这些资金。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也持相似看法,他指出,银行股和地产股普遍盘子较大,是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配仓的重要标的。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银行股和地产股都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稳定投资收益的优质标的。不仅如此,保险公司重仓银行股权能够与银行在销售渠道和资金运用方面加强合作,而保险公司重仓地产行业一方面更切合保险资金长期性的要求,另也可以加强双方在康养方面的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随着银行股股价持续走低,险资对银行股的投资态度也有所分化,一些险资正在减持银行股。例如中国人寿减持农行H股股票,平安人寿减持工行股票,太平洋人寿减持杭州银行等。

“银行板块指数10年来翻了1倍多,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只看近5年的指数变化情况,几乎持平没有变化。因此,银行股正在渐渐失去了优质标的资产属性。由于商业银行能够进行货币创造,且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是比较高的。”李文中指出,随着银行进入壁垒被不断拆除,科技发展更是让银行面临业内、业外的双重竞争,未来银行业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会不断减少。

李文中认为,长期来看银行股很难有大的起色,因此保险公司继续适度配置银行股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是必要的,在偿付能力监管新政的支持下短期内增加配置也是可能的,但是长期来看适度减持银行股恐怕是一种趋势。

举牌热情骤减 偏爱H股

自2015年一批中小险企掀起举牌潮以来,险资的每一次举牌都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但近几年,险资举牌次数明显减少,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2015年至2021年,险资举牌次数分别为36次、11次、10次、10次、9次、23次、1次。

算上上述太平人寿两次举牌,今年前三季度,险资一共举牌5次,其中有2次为被动举牌。如1月15日,前海人寿公告称,因其直接持有的宝新金融通过实物分派宝新置地股份方式宣派和支付中期股息,前海人寿被动持有宝新置地7.77%的股份。7月12日,泰康人寿公告称,因京新药业注销股份,总股本缩减导致泰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泰康资产合计持有京新药业的持股比例被动上升至约5.04%。

从主动举牌的案例来看,中国太保7月15日发布关于举牌天齐锂业H股股票的信息披露公告显示,中国太保与其两家控股子公司合计出资约10.21亿港元认购天齐锂业H股1244.54万股,占天齐锂业H股股本的7.58%。

“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障,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规模占比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冲动与压力明显下降。”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自“宝万之争”之后,监管部门逐步修订完善了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监管规则,特别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对集中度较高的投资,提出了更高的最低资本要求,同时大幅提升了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因子,险资进行股权投资受到的约束增加,资金成本上升。

“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冲击之下,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受到影响,险资在进行股权投资时更加谨慎。而且,近年来保险公司的部分举牌项目投资失败给公司带来了严重亏损对其他保险公司也警示作用。”李文中说道。

黄大智认为,险资举牌次数减少除了与上述原因有关之外,也与监管层面的收紧有关。监管部门曾多次发布文件警惕保险资金再现“野蛮”举牌狂潮。例如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在现有集中度指标基础上,增加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进一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

一个变化是,与2015年中小险企谋求控股权的野蛮举牌方式不同,近两年举牌的险企多为大型险企,且举牌资金来源多为自有资金或分红险、传统寿险等账户资金。比如,太平人寿举牌工商银行H股,资金来源于分红账户保险责任准备金;中国太保举牌天齐锂业H股资金来源包括中国太保自有资金,太保产险和太保寿险的保险责任准备金等。

李文中指出,如今险资举牌除了在资金来源上与过去有较大差别,举牌上市公司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当初保险公司举牌大型上市公司是希望产生市场轰动效应诱发股价快速上涨,通过短期的财务型投资来快速获得收益;但是如今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往往是成长性较好、股权相对分散的中小上市公司,一方面降低举牌成本,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公司的长期成长来获取稳定收益。”

《华夏时报》记者还注意到,近几年险资举牌更偏爱H股。例如今年的5次举牌中,4次都给了H股。2021年仅有的一次举牌动作也是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华融H股。2020年的23次险资举牌动作中,绝大多数都是举牌H股。“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香港市场举牌受到的监管约束较少,操作更容易。”李文中说道。

黄大智分析称,H股在经过过去一段时间的下跌,现阶段估值处于较低的位置,对于投资风险偏好较低的险资具有一定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在AH股两地上市的中资企业,H股存在折价,相对而言,股息率也较A股要高,这些都是吸引险资举牌的原因。

整体来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资金量大的特点,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但就目前来看,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仍然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