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市险企前10月合揽2.26万亿元保费 保险业明年将进入复苏通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17 18:33:3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截至11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10个月保费收入数据已悉数出炉,合计揽收保费2.26万亿元,同比增长4%。
分业务来看,五家寿险公司呈现分化局面,保费增速“三升两降”,其中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保费承压,同比下降2.6%、0.1%。不过,三家财险公司保费增速均保持10%以上。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指出,“寿险客户对保险理财的需求明显抬升,预计带来开门红储蓄类产品的销售超预期;财险保费延续景气,疫情下预计承保盈利超预期。”
寿险业务增速分化
先来看寿险公司业务,前10个月,保费增速最抢眼的是太保寿险,其实现保费收入2028.26亿元,增速达到5.7%。其次是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860.08亿元,同比增长2.64%;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89.92亿元,同比增长1.09%;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745亿元,同比微降0.05%;平安寿险则实现保费收入3817.97亿元,同比下滑2.6%。
从10月单月保费数据来看,5家寿险公司表现延续分化,其中太保寿险单月表现继续领先同业,增速高达29.4%。招商证券非银郑积沙团队认为,主要是由于“长航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太保寿险核心代理人“量稳质增”推动保费实现正增长。刘欣琦则指出,太保寿险对全年收官要求较高,大力冲刺全年业绩推动单月保费较快增长,尤其太保寿险推出爱享金生(两全险+附加医疗险),成为有力获客产品,带动其他主力产品销售。
新华保险10月单月保费增速亦获得正增长,为3.5%。其余三家均下滑,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人保寿险,其10月单月保费增速为-39.5%。对于人保寿险单月保费大幅负增长的原因,刘欣琦指出,预计主要为前期业务质量欠佳导致续保业务承压,10月续保期缴同比-6.4%。同时,该公司业务结构有所优化,10月单月新单期缴同比+111.5%,而趸交同比-83.1%。
对于寿险业增速低迷的原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主要由内外部两方面因素所致。从内部因素来讲,过去险企主要靠增员拉动保费,但如今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无员可增,同时,因收入不高也导致保险代理人面临非常高的流失率。从外部因素来看,疫情仍然反复,而上市险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个险渠道,疫情导致线下展业受阻。
郑积沙团队指出,由于各寿险公司渠道转型进展不同,当期业绩表现也有所分化,但2023年开门红依旧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在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背景下,年金险作为仅存的“保本理财产品”竞争优势凸显,预计2023年开门红态度更积极、产品策略更契合客户需求的公司有望在后续取得更好的表现.
明年保险业有望复苏
财险公司方面,今年前10月“老三家”保费继续增长,其中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4101.56亿元,同比增幅为10.01%,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456.03亿元,同比增长11.35%;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441.04亿元,同比增长达12.11%。
分险种来看,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均表现稳健。以人保财险为例,该公司前10个月实现车险保费2175.57亿元,同比增长6.8%。非车险业务方面,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信用保证险表现抢眼,分别同比增长15.4%、22.3%、129.2%。
“车险综合改革之后,行业转型非车险比较顺利,非车险业务发展比较快。而在经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了财政投资的力度,这些都会刺激和带动财产保险的发展。”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展望保险业后续发展,多家券商表达了乐观的看法。
中金公司非银分析师毛晴晴、姚泽宇认为,过去几年新单保费持续负增长导致投资者对于行业的预期较为悲观,中资寿险板块当前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当前估值水平隐含较大幅度估值超调;本轮长达3年的行业改革中寿险负债端跌幅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2023 年有望成为复苏的起点。
其还指出,投资者对于权益市场的情绪是当前时点压制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市场情绪回暖有望开启板块估值修复,中国平安将同时受益于市场对于地产行业情绪的改善。
郑积沙团队表示,当前各上市险企已经陆续启动2023年开门红工作,“从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得知,头部险企的开门红表现好于预期,这表明开门红产品在当前环境下具备竞争优势且契合客户需求,同时开门红的较好业绩表现也将扭转NBV持续大幅负增的局面,有助于提振代理人士气和市场信心,行业转型拐点渐行渐近。”
刘欣琦认为,从需求看,权益市场波动、利率下行以及银行理财破净等影响下,居民对保险理财的需求明显提升;从供给看,近两年重疾销售不景气影响下保险公司通过供给财富管理、长期储蓄等产品维持新单增长。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