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促就业!北京市第十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开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金秋九月,自强拼搏摘硕果;百尺竿头,技能成才勇争先。
9月14日,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北京市第十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汇爱大厦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宣布竞赛决赛开幕,市残联党组书记郭旭升致开幕词,市残联副理事长王响平、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振飞、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各区残疾人选手代表、裁判代表、各区残疾人工作者代表3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经过23场初赛脱颖而出的238名残疾人选手将在三天内角逐茶艺、插花、移动互联网小程序开发、调饮等7个项目的金牌。
群英荟萃,技能超越梦想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四年一届,是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的竞技场,也是残疾人精神风貌的展示台。
本届大赛以“新职业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共设置了16个比赛项目,既有广受残疾人欢迎的插花、摄影、中式面点、盲人保健按摩等传统项目,也有茶艺、棒针编织、剪纸等北京特色项目,还设置了直播销售、移动互联网小程序开发、调饮等新职业项目,是残疾人职业技能的饕餮盛宴。
竞赛自3月启动以来,共有132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残疾选手报名。参赛选手中有从事相关项目的一线企业工作者,来自特殊学院的天之骄子,还有来自扶残助残机构、自主创业、居家就业的普通残疾人。根据各项目报名人数,划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竞赛群英荟萃,过五关斩六将,一决高下。
赛前,各区残联依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了4000余人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职业技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积极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台竞技争第一,身残志坚向未来
市级决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采取“小型化、错峰式”举办。开幕式当天,举行了茶艺、移动互联网小程序开发、插花三个项目的决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紧张有序,参赛选手纷纷施展技艺、展示风采,全身心地投入比赛。
茶艺竞赛分理论知识考试、创意茶艺竞技2个环节,理论知识占30%、茶艺竞技占70%,实操环节由选手自创茶艺表演,不限主题,不限茶类,不限器具。裁判从创新、茶汤质量、茶艺演示、仪容仪表、茶席布置、解说、表演时间七方面进行评分。选手们在一席一茶一景一乐中,举手投足,行云流水,优雅怡人,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娴熟技艺和精巧手法,为比赛现场带来了一场有声有色、别出心裁的味觉、视觉、听觉盛宴。
移动互联网小程序开发作为新时代新职业项目,实操竞赛时长为240分钟,参赛选手在现场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竞赛模块。参赛选手基本具有IT从业经历,大家争分夺秒,熟练操作,最后在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工具模拟器里运行编制的小程序,真正是竞赛见真招,脑力和体力的比拼。
大赛裁判严格按照评判规程现场打分,现场评定等次,体现了比赛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次竞赛,将产生插花、茶艺、移动互联网小程序开发、直播销售、室内摄影艺术创作、调饮、棒针编织7个项目的冠亚季军。
温情续航,细节服务暖人心
大赛以“安全高效简洁温情”为宗旨,决赛组委会用心筹备,真情服务。
为增添大赛氛围,组委会在签名板、背景墙等处放置了“奥利给”“我是技术大能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手持牌,成为残疾选手、工作人员相框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赛首次采用现场图片和视频直播方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间,线上实时观赛,为选手加油喝彩,一解不能到现场的遗憾。
组委会为每位参赛的选手准备了由残疾人手绘的手提资料包,秩序册、透明口罩、饮用水等一应俱全,让选手安心参赛。
比赛现场,志愿者、手语翻译、赛务医务人员分布各个点位,各司其职,做好疫情防控、人流疏导、交流翻译、咨询引导、垃圾分类等工作,保障决赛安全进行。
第十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将于九月底落下帷幕,残疾选手们在竞赛场上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奋勇拼搏,必将以优异的成绩向“二十大”献礼!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