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病例破千!我国猴痘诊疗最新指南发布

作者:孙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6-15 21:36:12

摘要:随着猴痘疫情的持续扩散,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严阵以待。

全球病例破千!我国猴痘诊疗最新指南发布

猴痘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态势越滚越大。自5月7日英国报告这轮首例病例以来,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6月8日表示,据最新数据,已收到来自29个非猴痘流行国家的1000多例确诊病例报告。

全球病例破千,多国严阵以待

随着猴痘疫情的持续扩散,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严阵以待。

6月6日,美国CDC将针对猴痘疫情的警报级别上调至二级(总共为三级),以应对近期猴痘疫情的暴发;英国卫生安全局在6月7日发表的一份公报中,将猴痘列入应报告的传染病。

韩国政府6月8日发布将猴痘指定为二级法定传染病的告示,同时还计划引进第三代猴痘疫苗。在二级传染病出现或流行时,须在24小时内进行申报,而感染者须接受隔离。

据了解,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但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同属病毒,这种相似性使得天花疫苗对猴痘具有交叉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天花疫苗(牛痘)可以保护人群免受猴痘的侵害,有效率约为85%。

为了应对潜在的传播风险,美国表示,现有3.6万剂疫苗正在发放给接触过该病毒的高危人群。另外,英国、德国均表示,已经下单购买了疫苗。

我国海关总署于近期也将猴痘纳入严防对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6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病例临床标本开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世卫组织:令人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14日表示,将于本月23日召开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会议,评估目前在全球多国暴发的猴痘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猴痘疫情在全球暴发是不寻常且令人担忧的。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决定于23日召开会议,评估目前猴痘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9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猴痘确诊病例1600多例和疑似病例近1500例,确诊病例绝大多数来自欧洲。39个国家中包括7个猴痘疫情已存在多年的国家和32个疫情新暴发国家。

世卫组织官员在记者会上说,虽然世卫组织正与成员国和疫苗制造商协调制定一个确保公平获得猴痘疫苗的机制,但世卫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过去数周,多个欧美国家报告多起猴痘病毒集群病例。世卫组织表示,猴痘疫情常多发于西非和中非地区,而目前多个国家报告的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却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这种情况并不正常。目前,世卫组织评估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级别为中等。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可以发布的全球最高级别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发布猴痘诊疗指南

今年5月以来,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社区传播。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并于近日印发。

什么是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个分支。本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人群易感吗?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可治疗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整理:孙琪)

编辑:李云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