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互联网大厂成本优化潮起!腾讯增速放缓变得理性:部分非核心业务调整

作者:闫晓寒 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5-19 17:37:40

摘要:5月18日港股盘后,腾讯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当期其1355亿元的营收较上年几乎零增长,环比下降6%;约234亿元的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1%。这也是它连续第三个季度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互联网大厂成本优化潮起!腾讯增速放缓变得理性:部分非核心业务调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对于单季度营收超千亿元、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的腾讯来说,增长似乎已经成为这家庞大体量公司当前的困境。

5月18日港股盘后,腾讯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当期其1355亿元的营收较上年几乎零增长,环比下降6%;约234亿元的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1%。这也是腾讯连续第三个季度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5月19日,腾讯控股盘中跌超8%。截至发稿,股价跌6.84%至340.6港元。

游戏、广告等业务承压

从财报来看,游戏、广告等业务持续承压,以及B端业务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对腾讯一季度业绩造成影响。

今年一季度,收入占比达到54%的增值业务持续承压,收入较上年同期几乎未实现增长。这项业务包括本土游戏、国际游戏和社交网络。

具体来看,国内游戏市场当季收入下降1%至330亿元。腾讯在财报中解释,这是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对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数量造成了影响。相较而言,国际市场游戏的收入取得了4%的增长。腾讯称,中国以外手游行业于今年年初在用户活跃度及消费方面普遍经历了疫情后的正常化下行趋势。

此外,当期社交网络也仅实现了1%的收入增长。腾讯表示,视频号直播服务的收入增加,但大部分被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收入下降所抵销。

同样承压的还包括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今年一季度,这项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18%,这也是三大业务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项业务。这其中,过去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的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5%,媒体广告收入则下滑三成。

腾讯在财报中表示,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下滑是由于教育、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广告需求疲软,以及网络广告行业自身的监管整改的影响。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腾讯的基因还是在即时通信和游戏这两块,而游戏作为现金牛业务,今年以来受到很大压力。“一方面是市场给的压力,今年游戏版号放开后,所有厂商都能申请开发运营游戏,这对腾讯来说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国内人群在游戏上的消费意愿降低。另外,作为游戏行业龙头,未成年人游戏保护新规也让腾讯受到更多监管和监督,对其用户群的影响较大。”

他表示,海外游戏或许会是腾讯的一个增长点,但腾讯在国外有些水土不服,进军海外也要面临创新、整体市场投入、运营这些方面的压力,这对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成本优化

在当天的业绩电话会议中,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在具有挑战性的2022年第一季期间,我们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我们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不过,腾讯方面在当天的业绩电话会议中表示,成本优化主要还是基于结构进行调节,不会因为例如疫情等短期临时因素带来的压力而随意调整。

实际上,去年以来,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处于降本增效的状态。从财报来看,一季度腾讯784亿元的成本同比增长8%。这是腾讯过去两年中单季度最小的增幅,并且当季成本较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9%。

还需要提及的一个表现是,虽然一季度,ToB业务成为腾讯的主要增长引擎,但这项业务的收入增速也有所放缓。

当期腾讯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428亿元。作为对比,去年第四季度这项业务的同比增速为25%。另外,腾讯的ToB业务本来在去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在今年一季度,腾讯31.6%的收入占比再次落后于游戏业务。

腾讯在财报中表示,今年3月新一轮新冠疫情影响了商业支付交易金额。“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我们重新定位了IaaS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 ”

腾讯还表示,腾讯ToB业务主动调整收入结构,在高毛利率的视频云、网络安全等PaaS领域加大资源投入。

于斌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之前腾讯在B端的用户比较少,所以去年增长的比较快。但今年在细分领域,比如钉钉等竞争对手对用户的把控特别强,腾讯的整个商业化在B端跟其他家比起来没有太大的优势。“腾讯在B端调整收入结构,一个原因是想通过腾讯会议实现对腾讯云流量的导入,所以腾讯会议是它做B端很重要的一个入口。”

他同时认为,目前腾讯将整体没有增长的业务停掉,投入到挣钱的一些业务,并把挣钱的业务扩大的整体思路是对的。不过,他认为,腾讯的现状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